PBL教学是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许多课程中被广泛应用。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动机,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和深度,促进知识整合与应用,同时发展其他技能并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农药生物测定课程属于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PBL教学特别适合在农药生物测定课程中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元化考核体系并注重学生反馈
课程考核是教学质量监控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如何让课程考核体系真正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是重中之重。所以,建立多元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考核体系并注重过程性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整体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两部分,过程性考核(60%)和期末考核(40%)。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前课后考核和课中考核,课前课后考核包括平台互动交流、提问与回答、视频学习次数以及学习资源上传;课中评价包括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见图1)。这种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体系,不再过于侧重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更注重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能力,将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并将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使学生适应分工协作、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主动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图1 多元化考核体系
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效进行正式和非正式的反馈,以增强对学生的引导,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基于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其中包括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设计多样的学生反馈渠道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借助课程组同行听课和评议对课程进行督导评价。在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中,多元化的反馈系统和考核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中也涵盖了多种反馈方式,其中包括在平台上(学习通)的互动问答、课堂上的提问、平时测验、小组间互相评价以及利用Kahoot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都更加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修订教学方法。
2.4 、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 巩固学生之所学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门课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28学时,实验课占比达到58%,由此可以看出,动手应用能力在本门课中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教学内容,可以将农药生物测定实验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必选项目,第二部分为选修项目,第三部分为综合设计项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从最初的实验设计到实验的操作、结果检查,以及最后的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全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要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点评以及关键点的强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知识运用和动手能力。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对前沿知识和研究热点的了解,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在农药生物测定课程中,一方面在教师的授课内容中要加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的学术动态,另外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加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研项目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农药生物测定课程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研究”“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机制”“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农药残留分析”等相关科研项目中。使学生在早期就能接触到科学研究,配合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完成相关项目,用科研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其创新性。
3 、结语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整体教学要求较高。充分认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元化考核体系,注重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创造的能力,为植物保护专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晋良.农药生物测定(第1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8.
[2]江志利,冯俊涛,马志卿,等.“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20(4):29-33.
[3]叶冬连,杨继林,胡国庆.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发展趋势[J].数字教育,2019(1):15-21.
[4]赵强,张学铭,金小娟,等.基于翻转课堂的植物纤维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113-1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农药生物测定教学的问题和优化途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