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途径分析
张喜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形式到内容,微课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和教学结合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微课的几大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并基于初中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对两者的结合途径展开多方面分析。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结合;途径
一、引言
微课是一种极具自身独特性的教学方式,同样化学也是极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在实现微课和化学教学结合的时候,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两者的特点,以在最大化实现微课功能和化学内容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结合。
二、微课概述
简单来说,微课就是基于某个知识点讲解的视频片段。视频片段,就是其核心。随着微课的不断发展,这一核心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初教师只是将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录制下来,现在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录制微课的时候,都会实现进行设计。比如教师会考虑到初中生喜欢什么样的讲述方式,如何调动初中生的兴趣点等。而且微课的主要内容也不再仅限于针对某个知识点,教师还会通过微课进行练习、教学反思、点评等等。微课从最初的“讲解”作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能包含整个教学过程的全能教学工具。
但微课和课件、视频教学等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因为微课自身具备很明显的“微课特点”。在微课发展的过程中,其虽然被融入了各种教学工具,但依旧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也正因为如此,微课真的在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喜爱。
三、微课的特点
(一)时间短、内容少
微课的这一特点众所周知,但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因为这两个特点,就降低微课的质量。相反,化学教师应该想办法,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比如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将每一个教学的环节简化,或避免无用的废话等等。
另外,微课内容少并不是说信息量少。这就更要求初中化学教师的语言精简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对于氧化反应的讲解,教师就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最少的文字,让学生了解氧化反应,并理解其应用。
(二)方便趣味创作
微课因为具备微小的特点,方便了人们的制作。任何人想制作一个微课,研发一个教学视频,都比较轻松。这也使微课具备了另外一个特点:方便趣味创作。其不仅仅能通过传统的讲述式将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还能通过一个事件将知识点更有趣地呈现出来。制作者可以在视频中加入各种有趣的元素,以在确保知识点能清楚讲解的情况下,使整个视频保持趣味性。
(三)方便传播和反馈
微课基本上都只有5~8分钟的内容,因此无论是在哪个网络平台上,都能很方便的上传。比如发送到微信、QQ群里,学生无需再下载其他软件就能直接点击播放,甚至转发。这比长视频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和分享,同时也能让观看者及时给制作者反馈。制作者在制作视频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即便是这一微课制作“失败”,很快还能再制作出新的微课。
(四)便于隐性知识的显现
微课虽小,但每一个微课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一个主题的知识点,在使用后教师会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出反馈意见等。总之,再微小的一个微课,都是一个包含多个教学环节、主题鲜明的教学资源包,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因此这很容易将教学中的一些隐性知识点凸显出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化学知识,也能很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微课与初中化学结合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初中生的兴趣点和特性
微课有自身的特性,初中生同样也有自己的特性。微课是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其必须要满足初中生的特性,以及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点。比如当前的初中生在审美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喜欢简约大方风格的背景,不喜欢“系统默认”风格的颜色和背景板;喜欢动画形式,不喜欢教师站在黑板前呆板的讲课。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就需要在微课的风格上做出调整,通过初中生喜欢的元素和图片来制作微课。比如教师可以用初中生喜欢的动漫人物来代替氧气,让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成为这个动漫人物的一段经历。这样初中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了解这个动漫人物经历的过程中,牢记氧化还原反应。甚至能一看到这个动漫人物,就能想到各种由它“演绎”的化学知识点和实验。
(二)注意微课的质量
虽然微课制作起来很简单,失败的“代价”也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化学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可以忽视微课的质量。相反,初中化学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更注意微课的质量,关注评课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接收到评课的反馈,认真地去精进微课。若是抱着“别人评价无所谓”的态度来看来微课和评课,就很难精进微课的质量,微课也就只能停留在短视频的水平。
(三)注意初中生在微课中的参与度
微课虽然是视频形式,但依然要注意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情况。比如线上的观看次数、时间、分享情况、互动情况等。通过初中生每一个变化,关注其学习心理,对微课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生参与度低、不感兴趣的地方进行优化。在微课应用一段时间后,教师甚至可以让初中生尝试参与微课制作。比如对于分解反应,教师就可以让初中生来演示这个过程:最开始A和B是一个整体,后来他因为某种关系变成了独立的A和B,甚至多变化出了一个C。通过亲身体验,初中生就能很深刻地记住分解反应的含义和过程。
五、微课与初中化学结合途径分析
(一)结合微课展开化学知识点讲解
针对微课是一某个知识点为中心展开教学这一特性,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实现微课和化学知识点讲解的结合。比如对于化学性质、原子结构、催化剂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将这些知识点详细而有趣地讲解出来。化学知识点大多数都是各种概念,而且很多概念都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在利用微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如何简化知识点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具备化学性质的物体制作成一个小人,微课可以进行如下设计:这个小人走在路上,遇见了火苗,于是它燃烧了起来,这说明它具备可燃性。而且很快,火苗就越来越大,火势变得越来越旺盛,这说明它具备助燃性。之后它又遇见了氧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说明它能进行氧化反应。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之后,它又回到了最初的状态,这说明它具备还原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化学教学实效性结合途径论文(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