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积极借助各种软件,丰富教学风格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差,易拖延。加之课堂中老师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弱,学习兴趣会进一步下降,课堂上玩电子设备的人数比例增加。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腾讯课堂”“钉钉”等一系列远程教育客户端的相继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上课不在拘泥于传统教室。软件内不同功能的插件也使得线上学习资源和趣味性进一步加强,极大地改善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以生化中糖代谢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这些客户端上提前发布一些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对于糖代谢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可以发布一些背景资料,使得学生上课时对于课程内容太过陌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评论区的学生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并进行解答。这种留言交流方式既可以不打断教师的上课节奏,也使得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连麦来回答问题,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打开麦克风,讨论课前布置的一些问题或者谈论自己对于糖代谢的看法。这样的交流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课后评价一直是被教师和学生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课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对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反馈。远程线上教育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其对于线上测试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在生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客户端以及微信的一些学习小程序发布课后小测验,以及一些课堂效果反馈评价等。这样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进度,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这些课后参与的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期末成绩组成的多样性,可以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还可以提升学生课后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教师讲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上发布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度以及掌握度。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
5结论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来促进教学改革的趋势逐渐成为主流。作为高等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各个高校应该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城.生物化学课程中糖酵解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18):111-113.
[2]阿斯燕.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20(21):100-101.
[3]曾京京.大数据背景下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78-179.
[4]张桂春,李华敏.教育新时代下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40(08):1453-1457.
[5]万加武,卓泽文,王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生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81-182.
[6]马兰,蒋珍菊,王腾.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普通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广州化工,2020,48(15):205-206.
作者:张建庭 马静瑶 单位:华侨大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