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立足生活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为了体现学科育人的特点,促进学生观察生活,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教师还需建立教学渗透意识。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高中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在现实生活背景下高效推进教学,使学生兼具解题思路、应用意识与化学思维。让他们不仅把握要点知识,巩固学习记忆,更具有化学理解,能够关注与关心生活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当作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思考与实践,密切师生教学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学情。继而,帮助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2],使化学教学更具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另外,面对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其与分层施教相联系。例如,教师可结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将他们划分不同的层次。在必修课程2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中,可让化学基础相对扎实、思维灵敏的学生立足于生活视域下,自主进行学习探究,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必要性,思考金属活动性与冶炼方法间的关系;让基础尚可、思维灵活性欠佳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掌握金属冶炼的步骤,展开对比实验,认识金属回收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让后进生观看建筑、桥梁等施工中金属的应用,使其了解金属冶炼原理。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再比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给予学生实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硫的存在及其性质,感受在生活、生产中硫元素的应用及其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使生活化教学更具实效性与创新性,促进学生理解生活问题、汲取化学知识。在创新授课中,优化课堂的施教效果,让学生具有化学思维。在学科教育与生活之间架起有效桥梁,使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形成实验意识,形成积极的求知意识,感受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创新精神、实验意识、应用能力与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菲.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9(11):130-131.
[2]石循忠.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89-91.
作者:张少英 单位:济南大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