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改革译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传统的翻译教学中,译文评价的标尺是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学生将参考译文视为“标准答案”,评价译文的过程似乎成为了纠错的过程,这种方式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
诺德指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不要首先盯着语法错误而忽视其他因素,要看译文在整体上是否能满足翻译纲要所要求的功能,对满足预期功能来说是否适当,应该以翻译策略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翻译目的作为评价译作的标尺。“适当”是就翻译目的而言的,追求的是翻译适应翻译目的和目的语国家的语境,鉴于每项翻译任务都有特定目的和使用译文的语境,“适当”作为标准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因此是动态的(王京平,2008:8)。
这一评价标准对学生而言更具可操作性。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功能性的评价方法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展开翻译批评。先从整体上考察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是否实现了其预期功能和目的,再看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的文体规范,是否考虑到文化差异,篇章是否连贯,最后看译文是否存在语法错误,词语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翻译纲要互评译文,或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修改译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功能派翻译理论把翻译活动列入跨文化交际的范畴,更全面地考察翻译过程涉及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改革了译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具有操作性的理论模型。将功能派翻译理论应用于翻译教学,不僅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素养。
作者:闫佳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功能派翻译理论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