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考核方式
要想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应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师应在日常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完成现场评价,并且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占比。同时,教师也可适当改革美术史课程的期末考试形式。教师可以将美术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制作成试题,并让学生采取答辩的方式完成考核。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合理地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
5.做好课后记录,完成课程反思
高校美术教师在完成每堂课的教学之后应当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的优缺点,以便于有效调整之后的课程。针对部分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及时分析这类方式的优缺点,详细记录有效的教学案例,根据其不同的主题完成分类,以便于后期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应当根据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对比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并且在之后的美术史课程教学之中灵活应用[4]。教师也可以整合美术史课程的相关题目,并编制成相应的试题库,为灵活布置课后作业奠定基础。
6.提升教师水平,把握应用程度
采取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美术史教学的有效性,但部分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如,部分美术教师在美术史知识储备方面有所欠缺,难以有效把握不同美术史课程教学的应用程度等。要想有效解决这类问题,高校相关领导就需要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参加美术史理论方面的培训,拓宽美术教师的知识面,使美术教师认识到美术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5]。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应的教学研讨交流会议,让教师探讨不同教学内容的心得和经验。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史课程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美术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增强美术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之,美术史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董博芳.跨学科视野下高校美术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3):26-27.
[2]单林梦,刘卉.从人文素养的培养谈美术学师范专业的美术史教学[J].大众文艺,2020(2):234-235.
[3]孔庆坚.基于美术教改的基础变形学研究——雕塑基础变形教学初探[J].美术大观,2019(12):150-152.
[4]李斌.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8):184.
[5]胡开福.精彩绘画内容绽放美术课堂魅力——美术教学中创建“生活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20(17):153-15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美术史课程教学增强策略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