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交通便捷度不高
中线沿线城市整体来说,交通通达性不是很好,交通便利性较低;许多景区无法直达,需要转乘,而现在大多数旅游的旅游行程本来就很紧,考虑到交通问题,部分游客就会转而选择其他旅游路线。如从南阳到其他沿线市区旅游景区,大部分都需要转乘。
3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3.1 注重资源整合与创新,打造旅游精品
中线工程应以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创新为向导,以资源整合、整体开发为举措,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努力发展集休闲度假、文化考察、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旅游为目的。
依托中线交通便利的优势,形成“一线多点”的空间布局:通过多种旅游景点的结合,推出多样旅游“套餐”。尽量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使“两不管”现象不再发生,实现边界的完美结合,使空间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利用旅游景区在区位和功能上的联系,将分散的旅游景区组织起来,组成旅游线路整体推出,集中力量解决好宣传促销、交通通讯、主题文化等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共享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3.2 加强宣传力度,打响特色旅游品牌
南水北调中线旅游的重点要抓规划、抓项目、抓宣传、抓管理,围绕“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来开展工作,把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包装策划好以后,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度宣传,争取把中线旅游产品推向国际,促进中线旅游发展的进程。
3.3 制定扶持政策,培育旅游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线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复合型转变,促进中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并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一定的扶持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办的旅游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提升奖励,对不同级别的景点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对景区不同规模的酒店给予不同金额的补助等。
3.4 成立旅游联盟
积极促进客源互送,积极组织本地和国内外游客到另一合作单位旅游地旅游,争取互送客源人数每年都有所上升;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合力开拓中外旅游市场;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无障碍旅游,消除区域间、省域间的政策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服务障碍,使中线旅游带呈规模性快速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国家生态战略的屏障,中华历史文化富集地。中线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化、生态、自然资源不计其数,应当统筹发展、合理经营,形成最优的发展模式,将各种旅游圈贯穿在一起形成中线旅游带,促进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资源的融合利用和生态种养殖业的发展,打造中国一流经济旅游带。
参考文献
[1]蒋国富,陈小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敏感区保护与利用[J].河南大学学报,2007,(11).
[2]杨涛.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考[J].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2010,(4).
[3]丁晓雷.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马瑞元,寇小芳,唐倩玉.河南省南水北调沿线旅游资源统筹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