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利用缩小炮线距提高覆盖次数改善面元间属性均匀性提高观测系统属性;横向变观增大横纵比可有效改善面元间属性均匀性。
4)考虑炮检距均匀性变观。根据炮、检点互换原理优选炮点位置,保持原炮检距及方位角分布的均匀性,横向增加炮点,弥补中小炮检距,大炮检距一般较密;平面上炮点分布规律:沿测线方向炮排分布连续,垂直测线方向布设变观炮,中间有小炮检距炮,两端分布加密炮,保证中长炮检距覆盖次数及能量。
经过对穿黄河测线均匀性分析,变观后均匀系数略有降低,但整体较好。
4 黄河复杂区变观效果
对某工区1~19束测线进行了综合分析,浅、中、深覆盖次数分布较均匀,保证了主要目的层有20~40次的覆盖次数,分偏移距迭加剖面显示反射层信噪比较高。对黄河附近(分析点1、2)观测系统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变观后均匀系数略有降低(图1),但系数值均在0.55以上,均匀性及能量聚焦效果整体较好。
从老剖面资料来看(图2),穿越黄河大桥区域老资料缺口在1.0s,但浅层构造形态清楚。穿越黄河大桥新剖面缺口在700ms,中深层信噪比高,陡坡带沙砾岩构造能有效识别,基底形态清晰,新剖面浅层信噪比高,中深层能量强,断面比老剖面清晰,绕射波、回转波场丰富。
5 结论与认识
复杂区观测系统设计与变观,要综合考虑覆盖次数、观测系统属性均匀性、地震波能量聚焦、激发接收效果等因素进行优化,以利于后续的室内资料处理;在黄河、城镇连片等复杂地表区,将新资料与老资料拼接可有效解决浅层资料缺口问题,并且可通过高覆盖次数提高资料信噪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在田,编.三维地震勘探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刘学伟,张贵宾.高密度地震观测系统属性分析评估与参数优化研究[Z].东营: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内部资料),2012.
[3]邸志欣.胜北-2012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工程技术设计[Z].东营: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内部资料),2012.
[4]崔延福,王博.胜北2012地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施工总结[Z].东营: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内部资料),2012.
[5]Cordsen, A. and Peirce, J.W. 陆上三维地震勘探的设计与施工[M].俞寿朋,译.涿洲: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1996.
[6]蒋先艺.基于二维与三维复杂结构模型正演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
[7]徐锦玺,卢湘鹏.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综合设计技术调研报告[Z].东营: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内部资料),2003.
[8]王振国.规则线束状特殊三维观测系统设计[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33(增刊):1-9.
[责任编辑:邓丽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复杂地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