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人资料,在沟脑地区,裂隙岩溶泉水较发育,一般位于山坡坡腰和沟脑,且局部地区呈片状泄出,而至中游地区,裂隙岩溶泉一般发育,泉水流量小于1L/s。至青石坡沟谷两侧,则为岩溶地貌最为发育地带,山顶溶槽、溶沟、溶洞随处可见,洞内潮湿,可见水蚀痕迹,均为古岩溶地貌,受构造抬升作用,现今都高于侵蚀基准面。岩溶裂隙水一般以泉呈线状流出,如南佛山山腰一处悬挂泉,泉口标高3150m,调查瞬时流量0.033L/s,被当地人奉为“神水泉”(图3)。
图3 “神水泉”(Q2)水文地质剖面图
青石坡地下水水质主要为Ⅱ类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型水为主,矿化度0.32~0.45g/L。各项指标都符合供水水源地水质标准。
2 地下水富水性分析
2.1 富水性分级
为了便于统一评价区内含水层的富水性,将钻孔涌水量统一换算成10吋口径5m降深时的涌水量(以下称“单井计算涌水量”),由于钻孔中上部和下部口径不相同(上部550mm,下部450mm),口径统一按450mm进行换算。
1)降深换算公式:
Q=■
2)口径换算公式
Q2=Q1■
式中:Q——统一降深、统一口径的钻孔涌水量(m3/d);
Q1——原钻孔抽水时的涌水量(m3/d);
Q2——统一口径的涌水量(m3/d);
S1——与Q1相应的水位降深(m);
S2——换算的统一水位降深(m),统一换算成5m;
D1——钻孔原口径(m);
D2——换算的钻孔口径(m),统一换算成10吋;
H——含水层厚度(m)。
根据单井计算涌水量,其富水性可分为三级:
1)水量极丰富的:单井计算涌水量大于5000m3/d;
2)水量丰富的:单井计算涌水量3000~5000m3/d;
3)水量中等-贫乏的:单井计算涌水量小于3000m3/d。
2.2 富水性分区
1)水量极丰富地段
分布于甘沟出山口青石坡河谷中心地带,呈条带状东西向分布,含水层为全新统卵砾石层和蓟县系花石山群克素尔组白云质灰岩,含水层厚度大于300m,上部孔隙水含水层的调节能力强,下部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具有不均匀性,混合水水位埋深2.79~4.74m,渗透系数27.99~154.55m/d,单井计算涌水量5782.5~18366m3/d。
2)水量丰富地段
分布于甘沟河谷区中心两侧,顺河谷呈条带状分布,含水层为全新统卵砾石层和蓟县系花石山群克素尔组白云质灰岩,孔隙水含水层厚度一般10~40m,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厚度大于228m,混合水水位埋深一般5~10m。单井计算涌水量一般3000~5000m3/d。
3)水量中等—贫乏地段
分布于甘沟宽沟谷地带及河谷边缘地带,含水层为为全新统卵砾石层和蓟县系花石山群克素尔组白云质灰岩,孔隙水含水层厚度不均匀,一般5~20m,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厚度大于228m。混合水水位埋深一般大于3m,单井计算涌水量一般小于3000m3/d。
3 结论
青石坡基岩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化补给,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灰岩溶隙、裂隙中,且岩溶溶隙、裂隙分布极不均匀,其空间分布不均匀,储水空间和径流通道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地下水径流通道复杂,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据已有资料显示,本区存在有水量丰富和较好水质的基岩裂隙水,为了缓解本地区生产生活需水矛盾,应在该地区开展多种有效方法的找水工作,进一步掌握和查明区内基岩裂隙水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杜文臣.西北干旱地区找水方向[J].陕西地矿信息,1996,22(1):16-25.
[2]刘喜存.干旱基岩山区找水勘探方法及有关问题探讨[J].地质装备,2004,5(3).
[3]青海省湟中县甘河工业园区供水青石坡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报告.1:2.5万[R].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宁-乐都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R].青海省第二水文地质队,1984.
[5]青海省湟中地区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1:5万[R].青海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81.
[6]青海省湟中县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10万[R].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1998.
[7]西宁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评价报告.1:20万[R].青海省第二水文地质队,1990.
[责任编辑:邓丽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青海青石坡地区基岩裂隙水形成机理与富水性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