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专业基础课重点在于理论教育,与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因此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和开发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1将认识实践环节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开始讲授基本定律或基本概念之前,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工程应用。这些实验设备或展示材料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完成整个探索过程的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教学计划之外的开放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等,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目前实验项目分为指导性与自主性两种,前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并对实验平台予以了解与掌握;后者为学生完全自主地项目设计并建立实验体系与构架,从而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这一实践项目可使学生以系统的角度了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基本概念,以趣味应用提升实践教学体验,以自主的实验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近些年,各高校逐渐加大公共基础课环节,而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时进行了压缩。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基本是“满堂灌”才能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种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单一板书或者简单的幻灯片播放的教学手段,以及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多为经典的理论内容或方程推导,并由此展开实际应用的讨论,目前这类课程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方法。授课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敢于就不同见解与教师商榷。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逐步达到学以致用、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的目的。并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对分析工具的理解,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分析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
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将部分教学内容或拓展内容放在网上,并开通网上答疑,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开发和完善网络教学系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之内、书本之内,从而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束语
本文从《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内容特点出发,探讨了如何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一种方法,更重要地是锻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能够融会贯通,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次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袁玉英,张连俊,周雪芹.新形势下应用通信人才的培养举措[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177):108-109.
[3]刘占卫,李金周.《信号与系统》理论课的启发式教学[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5):127-128.
[4]沈君凤.《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责任编辑:汤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索(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