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建东等[28]对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的水解缩合进行了研究,发现碱性催化剂下进行的水解缩合,反应剧烈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越来越向酸性方向进行,使得溶胶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其所得溶胶液无法得到有效存储。

2.3 水用量

在制备二氧化硅溶胶的过程中,水既以溶剂的形式存在,又以反应物的形式存在。用水量对溶胶性能的影响主要通过水与TEOS的摩尔比n来定性判断,水量较少时,一般当摩尔比m≤7时,水主要作为反应物与正硅酸乙酯发生水解,体系的粘度较大,平均凝胶时间较短,溶胶的稳定性较差;增加用水量,摩尔比m>7时水解更为充分,有相当一部分水以溶剂的形式存在,溶胶体系的粘度下降,溶胶离子之间距离增大,使缩聚反应几率变小;用水量继续增大,对溶胶的稳定性影响变小[27-29]。

2.4 乙醇用量

在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硅溶胶的试验中,正硅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则要大的多,乙醇既可以溶于水,又可溶解正硅酸乙酯的性质使得整个反应可以在均匀的液相中进行。一般研究乙醇用量对硅溶胶性能的影响是通过乙醇与TEOS的摩尔比m来定性判断的,随着摩尔比m的增加,硅溶胶的凝胶时间逐渐延长,稳定性增加。

根据扩散双电层理论,溶胶的介电常数与双电层厚度成正比,随着乙醇用量的增加,胶粒的介电常数增大,双电层厚度增加,溶胶稳定性增加;同时,由于乙醇是正硅酸乙酯的水解产物,可抑制水解反应的正向进行,最后,乙醇的加入使得溶液得到稀释,水解产物之间碰撞几率变小,降低了缩聚反应速率,几种作用综合,最终使溶胶的稳定性增加[30-31]。

2.5 添加剂

在制备二氧化硅溶胶的试验中,常用的添加剂为N,N 一二甲基甲酰胺(DMF),随着DMF的增加,溶胶的稳定性增加,这是因为,溶胶中的氢离子可以和DMF发生氢键作用,氢键的形成使得进入紧密层的氢离子减少,从而导致胶团的电势增加,溶胶发生凝聚的势垒也相应增加,进而导致溶胶的稳定性升高。不仅如此,DMF的加入还可以抑制醇盐的水解,提高凝胶的缩聚速率,提高凝胶固含量。同时,DMF的加入也使得溶液得到稀释,提高溶胶稳定性[29-32]。

2.6 SiO2粒径

二氧化硅粒径是影响硅溶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氧化硅胶粒的大小和分布是硅溶胶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影响着产品的浓度、稳定性。硅溶胶粒子直径在一定范围内,粒径越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越小,硅溶胶的稳定性越好。许念强认为在酸性硅溶胶体系中,溶胶的粒径与稳定性呈“S”型,如下图:

二氧化硅胶粒粒径较小时,溶胶的稳定性比较低,随着粒径的增大,平均凝胶时间延长,稳定性提高,在粒径为10~20nm之间时,硅溶胶的稳定性与胶粒大小近似成正比。这是由于粒径的增大使得硅溶胶表面的羟基集团活性降低,胶粒比表面积降低,吸附分子的能力也相应的减弱,从而使凝胶过程变缓[31]。

2.7 电解质

电解质对溶胶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由硅溶胶的胶团结构可知,在酸性条件下,进入紧密层的为H+,碱性条件下进入紧密层的为金属离子。电解质中含有的离子可以吸附在溶胶胶团分散层,使分散层变薄,当电解质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分散层为厚度零,胶粒凝结化,稳定性降低[31]。

许念强[26]等认为,在电解质盐浓度一定时,硅溶胶的稳定性随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大增大而减弱,当二氧化硅粒径较小时,电解质盐的浓度对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当硅溶胶中的含盐量降低到一定值时,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3 总结

硅溶胶的应用类型很多,对于硅溶胶的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而制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硅溶胶的性能。目前,关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溶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

(1)硅溶胶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制备硅溶胶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反应;

(2)硅溶胶的反应机理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应深入研究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创建溶胶稳定化结构理论,为制备稳定溶胶提供理论依据;

(3)反应原材料正硅酸四乙酯价格偏高,而且在实验过程中需加入乙醇作为溶剂,成本相对较高;

(4)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硅溶胶浓度范围在10%~20%,浓度过高硅溶胶产品易变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连喜,田华,叶春生,等.硅溶胶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08(8):9-17.

[2]田立朋,孙道兴,王力.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J].上海涂料,2006(11):23-26.

[3]马纯超,郑典模,硅溶胶的制备与应用[J].无机硅化合物,2008:22-26.

[4]Gilliland J W, Yokoyama K, Yip W T. Comparative study of guest charge-charge interactions within silica sol-gel [J]. J Phys Chem B,2005(11):4816-4823.

[5]WANG Yu-young. HSIEH T-E.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 yacrylate/clay photo cured nanocomposite materials[J].Chem Mater,2005,17(13):333l-3337.

[6]PERCY M J,BARTHET C,LOBB J C,et a1.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nyl polymer-silica colloidal nanocomposites[J].Langmuir,2000.16(17):6913-6920.

[7]ZHANG Shengwen, ZHOU Shu xue.WENG Yuming,et a1.Synthesis of SiO2/polystyrene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via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J].Langmuir,2005,21(6):2124-2128.

[8]BOURGEAT-LAMI E, LANG J. Encapsulation of inorganic particles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in polar media (2):Effect of silica size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morphology of silica-polystyrene composite particle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99,210(2):281-289.

[9]LUNA-XAVIER J-L, BOURGEAT-I AM I E,GUYOT A. The role of initi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silica/poly(methyl methacrylate) nanocomposite latex particles throug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Colloid & Polymer Science,2001.279(10):947 958.

[10]I UNA-XAVIER J-L, GUY()T A, BOURGEAT-I AM I E.Preparation of nano—sized silica/poly(methyl methacrylate) composite latexes by heter0c0agulati0n:Comparison of three synthetic routes[J].Polymer International,2004, 53(5):609-6l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2)在线全文阅读。

硅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gongxue/12244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