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们的壮烈牺牲为我们换来了平和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在投入新生活时不能忘却他们的贡献,更应将这种红岩精神牢记心中,用它来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回想我以前对待生活十分不认真的态度,不愿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我就十分羞愧。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岩》读后感范本参考【五】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首出自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中的《我的“自白书”》一诗,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1949年10月28日,陈然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半个多世纪匆匆过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依旧未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荡起涟漪翩翩。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x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x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x,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红岩》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1948年,国民党的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x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临行前江姐嘱咐甫志高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甫志高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不听劝告,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和刘思扬等人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x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却纷纷落空。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使出了许多包括限制供水、供食等阴险手段。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乘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叛徒甫志高带着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进了渣滓洞。在狱中,她受尽了严酷的折磨。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使出了“假和谈”的阴招。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也与他们取得了联系。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的一个。在刘思扬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当刘思扬对此人怀疑时,李敬原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伪装特务郑克昌的真面目。刘思扬来不及转移,被抓起来关进了白公馆。郑克昌在诱骗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进入渣滓洞,他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阴谋,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险恶的特务。解放军日益逼近x,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关系。同时,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即将解放x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刘思扬等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黎明。
《红岩》读后感范本参考【六】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值此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红色经典《红岩》,追忆红色峥嵘岁月,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根植心中。我们余姚老年大学越唱中班近百名学员,积极参与全校展开的“红色典藏广读行”活动,追随伟大人物英雄人物思想,酿造读红色经典,多读好书的氛围,还写阅读短文、谈心得、读后感受,抒发爱党爱国情怀。
《红岩》一书,有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这部小说自1961年出版,印数已超352万册。全文着重描写x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与狱中斗争,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之间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歌颂了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经典不朽,精神永恒,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全国解放前夕,1948年,中国革命已进入了关键转折期,胜利即将到来。然而,在国民党统治下的x正处在黎明到来之前最黑暗的时刻,山城x正在进行着残酷的斗争。小说围绕着三条线索来展开对斗争的描写:“人间地狱”--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生死较量;地下党所领导的城市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最终汇集到狱中斗争这条主线索上。作者集中描写了“x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生动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彻底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殊死斗争,黑暗中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红岩》“经典著作,魅力永恒”。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电子阅读、碎片化阅读等阅读形式越来越兴盛,越来越流行。但实际上,读功利性、快餐化的书籍,要么硬着头皮的痛苦,要么是短暂地哈哈一笑。真正能带给我们长久愉悦心境的,还是那些经典书籍。经典著作所蕴含的思想和艺术精髓能够穿透历史、跨越时空,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还能点燃成为后世人的思想酵母、著作源泉。这也是《红岩》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在《红岩》中,无论是举止从容、视死如归的江姐,还是足智多谋、立场坚定的许云峰,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们永远是平静勇敢的。而也由于对这些典型人物的细致刻画,使得《红岩》中的每个人物都以独真的光彩,活跃于作品之中,使小说成为一部当代文学中,少见的光辉灿烂的无产阶级英雄谱。
《红岩》一书摒弃了从概念出发的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的写法,极力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着重从矛盾冲突,人物关系中去解判他们的灵魂。即使是对于敌人的描写,作者也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从而揭示敌人的反动本质。《红岩》中的英雄人物,职业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敌人面前他们横眉冷对,大义凛然,不屈不挠;一旦革命需要,他们都能舍生取义,从容献身。如果要在x讲述寻找一本最具城市风俗代表性的书,那《红岩》就当之无愧。每一次向历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越唱中班师生共携,来点亮红色初心,以经典红书吸取智慧、经验、意志和力量,我们将不负明天的梦想。
《红岩》读后感范本参考【七】
“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1928年6月,陈乔年面对狱友的不舍和悲痛,拖着沉重的脚铐毅然奔赴刑场,慷慨就义。
几十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坚持奋斗。1948年,x渣滓洞里,江姐、许云峰、刘思扬、成岗,华子良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在不同的战线上与敌人做殊死搏斗,践行了“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革命英雄气概。
没错,他们的身躯是血与肉,但他们的意志是钢铁铸就的。谁喜欢痛,他们当然怕痛。面对凶残敌人的疯狂追杀和各种酷刑,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们坚信,酷刑可以摧残他们的肉体,但不会摧毁坚定的灵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红岩》读后感范本精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