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企業來說,供應鏈是指從原材料採購需求→採購→運輸→驗收→倉儲→進行生產→檢驗→到合格產品銷售到用戶的全過程功能網鏈,它不僅是一條物料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在這個鏈條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供應鏈斷裂,從而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採購僅僅是企業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根據公司經濟規模的日益擴大及經營發展的需要,建立供應鏈管理體系是必須的、必要的,它是公司企業管理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求我們認真分析市場與競爭環境,瞭解現在的市場需求和市場環境產品類型和特徵,認真總結,分析企業供需管理的現狀,分析、尋找、總結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供應鏈建設的因素。找出原因,為什麼供應商不願意與我們合作,為什麼供應商提供的產品總是出品質問題,為什麼供應商總是遲遲交不了貨,為什麼我們的供應商資源不夠寬廣等等,在某些領域,一種原材料供應,僅僅就一兩家供應商,甚至是獨家,在供應鏈中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品質、交貨期出現問題不容易找到替補(沒有供應應急預案),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自己把本來競爭激烈的供應商變成了壟斷或寡頭,沒有給對方造成競爭市場的態勢,不利於採購成本的降低,在採購價格的談判中處於下風、處於劣勢。 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一、供應商開發,建立合格供應商檔案。
1.關鍵零部件實行供應商准入制度。只有經過相關部門對供應商的資質、生產加工能力、檢測手段、品質管制體系、售後服務及持續供貨能力進行綜合考評並進行三次以上試採購,才能成為我們的合格供應商,避免了供應商的錯誤選擇帶來的採購風險。
2.廣泛發掘合格供應商資源。在同類原材料採購的供應商中應至少有3~4家合格供應商供我們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使供應商之間形成競爭的態勢,有利於價格的下浮,降低採購成本。這方面公司容器廠做得較好。如果沒有積極開發新的供應管道,會把本來是競爭激烈的供應商變成了壟斷或者寡頭,沒有給對方造成競爭的態勢,採購成本降不下來,試想獨家供應商怎麼招標,價格還不是他說了算,在同一區域,即便有兩家,他們也容易結成同盟,價格也無法壓下去。每年都應引入一定的新供應商,以增強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意識。
3. 供應商開發權責
(1) 採購部負責供應商開發主導工作。
(2) 工程部負責供應商樣品的確認。
(3) 品管部、生產部、工程部、採購部組成廠商調查小組,負責供應商的調查評核。
4. 供應商資訊來源
新供應商資訊來源一般有下列方式:
(1) 各種採購指南。
(2) 新聞傳播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等。
(3) 各種產品發表會。
(4) 各類產品展示(銷)會。
(5) 行業協會。
(6) 行業或政府之統計調查報告或刊物。
(7) 同行或供應商介紹。
(8) 公開徵詢。
(9) 供應商主動聯絡。
(10)其他途徑。
二、採購內部管理重點
在供應鏈建設和供應商管理中,加強制度建設,制定《採購管理程式》、《供應商管理程式》,實行採購、供應商確定、採購價格確定(招標或監審)三權分離,弱化採購員的職權,通過合格供應商的評定,招標採購等手段,真正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避免傳統採購中採購員權力過大,避免了採購員主觀的隨意性,也就避免了錯誤選擇供應商所帶來的品質、價格、交貨期、服務等方面的風險,也避免了這個採購員辭職離開企業後生產經營無法開展的局面。建立了可靠的供應鏈,就不會因某個人的辭職而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傷害。
1. 請購單
1.1 請購應按照存量管制基準、用料預算,並參考庫存情形開立請購單,逐項注明材料名稱、規格、數量、需求日期及注意事項,經本單位主管審核後按規定逐級呈核並編號,最後送採購部門。現在公司已導入ERP系統,則可充分利用其功能去達成
1.2 來源與需用日期相同的物品材料,可以一單多品方式提出請購。
1.3 特殊情況需按緊急請購辦理時,可在“請購單”“備註”欄注明原因,以急件遞送。
1.4 總務用品由人事部門按每月實際耗用狀況,並考慮庫存條件,填具“請購單”辦理請購。
2.交期管理
交期管理是採購的重點之一,確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時間,提供生產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產並達成合理生產成本之目標。交期太早或太遲都會對公司有不利影響。交期延遲會導致製造部門斷料,從而影響效率,斷料頻繁,易導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門人員士氣受挫。交期提前太多會導致庫存成本之增加,導致流動資金周轉率下降,導致庫存囤積、空間不足。這樣,就要求採購部必須要用心處理這個問題,分清責任,加以控制,以確保交期達成,主要需做好
2.1 事前規劃
(1) 制訂合理的購運時間
(2) 確定交貨日期及數量
(3) 瞭解供應商生產設備利用率
(4) 請供應商提供生產進度計畫及交貨計畫
(5) 準備替代來源
2.2 事中執行
(1) 提供必要的材料、模具、技術支援給供應商
(2) 瞭解供應商生產效率及進度狀況
(3) 交期及數量變更的及時聯絡與通知
(4) 儘量避免規格變更
(5) 加強交貨前的稽催工作
2.3 事後考核
(1)加強合格供應商的管理,特別要加強合格供應商的品質管制。建立供應商品質檔案,每月收集各供應商情況,評價其當月供應能力和表現,對一定時期內所供材料出現的品質問題及時進行統計、分類,分清重大品質事故還是一般品質事故。制定品質績效激勵策略,比如品質好的,可以加強合作力度,政策向他傾斜,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形成利益的共同體,讓它們在產品的設計、採購招標報價中就參與進來,出謀劃策,共同進退。對涉及重大品質問題,涉及誠信問題,弄虛作假等取消其合格供應商資格,對造成損失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品質檔案可定期向供應商回饋,推動供應商的改進和提高。
(2)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綜合評價,比如每年/月可依供應商評鑒辦法進行一次供應商評審考核,評審要素包括:品質水準、交貨能力、價格水準、技術能力、售後服務、管理水準、現有合作狀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能力的評估,將交期的考核列為重要項目之一,以督促供應商提高交期達成率,對交期延遲的原因進行分析並研擬對策,確保重複問題不再發生。依供應商考核結果與配合度,考慮更換、淘汰交期不佳之供應商,或減少其訂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公司采购管理学习心得感想体会(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