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积累,中国开始越来越多的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自身的影响。与西方“秀肌肉、派军舰、炫实力”不同,我们国家更多以自己独有的文化和方式处理纷争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比欧美国家差,反而更稳妥更艺术的化解了很多原本看起来十分危险的局面,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国际安全环境和发展空间。这里面,一方面是我们奉行的“永不称霸”的外交准则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和”的思想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APEC峰会,当时世界还未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复苏,周边又有乌克兰危机,一时世界形势严峻。那届会议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提出了“和衷共济”,“上善若水”的理念,“和衷共济”是所有参加会议国家领导人在一艘帆船上签名,象征着世界各国共乘一舟,彼此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应对世界难题,此与西方诺亚方舟的寓言故事一脉相承《大国外交》10篇观后感《大国外交》10篇观后感。“上善若水”则是出自我国《道德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号召世界各国放下纷争,和谐相处。当时会议的举办地正是国家游泳中心,即我们说的“水立方”,正好是承载“诺亚方舟”的地方。整个会议主题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更重要的是点滴细节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成为了一届精彩卓越的外交盛会,给各
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开启了我国主场多边外交的新时代,为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留下了宝贵经验。
这些年的x的G20峰会、x的“一带一路”峰会、以及最近在x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我们都够在其中看到中华民族“和”思想的精髓,这也正应了我们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理念,即国家之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我们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主张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之间更是应该提倡善解能容的“和”思想。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彼此对立,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居住的地球才能越变越美好,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越来越和谐。
学生观看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参考范文集锦【七】
近日,央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中国方案。
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21世纪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做出了中国方案。坚决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一个家庭尚且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关键的是不要把分歧当成采取对抗的理由。有些分歧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双方应该加把劲,把它们解决掉。有些分歧可能一时解决不了,双方应该多从对方的具体处境着想,以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把控。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分享中国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欧盟一体化遭遇挫折、经济全球化披上阴霾、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也一直在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找办法、谋划出路,积极与各方分享中国经验。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结合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深度“把脉”,开出了一系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药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释中国方案,充分演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奥妙所在。最大限度发掘各国利益交汇的最大公约数,为陷入低迷的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必将越来越紧密。
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不要单赢。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不但着眼于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也致力于文明、文化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以人文交流夯实各项合作的精神基础,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凝聚中国和参建各国的智慧,促进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社会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建设性作用。
学生观看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参考范文集锦【八】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5000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孕育出了许多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在我们国家人民生活、工作、交往乃至内政外交等各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为新时期国家之间交往提供有益启示。
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出土的甲骨文就有了“和”字,这是我国关于“和”字的最早文献记载。《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还有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可见“和”思想在诸子百家中经常被灵活运用来阐述他们的哲学和思想。我们说的“和”字,是“和而不同”,主张的是彼此之间求x存小异,在同一个世界,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共存,平等互利。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更不是无原则的苟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学生观看大国外交心得体会参考范文集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