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打好全市净土攻坚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扎实推进xxxx年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根据《x省土壤污染防治xxxx年工作计划》,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加快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按照“遏制、稳定、改善、安全”的基调,围绕“一个基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两个核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加快实施七大专项行动。xxxx年底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xx%以上,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按照省相关部门统一部署,全力推进重点企业用地拟采样地块的采样检测单位政府采购、布点检测方案编制、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检测分析,xxxx年x月底前各县(市、区)基本完成采样检测任务。按照国家要求,积极配合省相关部门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集成,形成“一图一表一报告”,并按程序上报国家。严格落实详查工作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加强采样、流转和检测全流程的市级统筹调度,充分发挥样品流转中心功能,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县(市、区)可通过实施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化、专家视频会议、专家函审等方式有效推进采样检测单位政府采购和布点方案评审。加强采样环节的安全防范和采样单位和人员的安全作业培训;对在产企业地块采样的,其布点方案应当经企业确认,采样作业应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参与)按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要求完成“典型地区农用地土壤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调查”任务。(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参与)
(二)全力推进农用地分类管控
1.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根据国家有关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要求,xxxx年x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等三类耕地类别划定,并报送市农业农村局;xx月底前,配合省相关部门完成划定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根据划定结果,同步完善全市耕地土壤质量档案并上图入库,配合省相关部门建立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档案。(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2.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严格保护。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或农业“两区”中,已查明达不到相应土壤质量要求的,原则上应于xxxx年底前按规定调整。继续做好食用林产品质量检测。深入开展农用地土壤超标点位“对账销号”行动,各县(市、区)应当于xxxx年底前完成现有已发现超标点位销号任务。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通知》和有关技术规范,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意识,倒排工作计划、压实工作责任、狠抓进度质量、加强资金保障,以土壤污染或水稻等食用农产品超标风险突出的区域为重点,加快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确保xxxx年底前按期保质完成国家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粮食局〕等参与)
(三)切实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
1.落实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联动监管制度。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进一步梳理化工(含制药、焦化、石油加工等)、印染、制革、电镀、造纸、铅蓄电池制造、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和危险废物经营等x个重点行业的关停并转、淘汰搬迁企业腾退地块,并根据经信部门每月xx日通报的上月关停企业名单,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管理,按年度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名录。加强国家污染地块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信息,做到“应录入尽录入、应通报尽通报”,促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信息共享。各县(市、区)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对污染较重的农药、制药等企业原址地块,应根据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情况,充分考虑后期修复和开发中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地块用途。根据国家土十条考核要求,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开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并于xxxx年x月xx日前按要求报送核算结果,具体要求见《x省土壤污染防治xxxx年工作计划》中的《x省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要点》。(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建设局等参与)
2.强化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印发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的通知》等要求,优化评审事权、理顺评审流程、细化评审要求、增强技术支撑,加快形成“权责统一、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评审工作机制。对列入污染地块名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各县(市、区)根据地块污染风险程度和后续用途,督促相关责任人落实清理遗留污染物或移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等措施。加强污染地块土壤污染修复的环境监管,重点督促落实设立公告牌、妥善处置二次污染物,确保污染修复效果。持续做好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和风险管控,x区xxxx年底前完成x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秀洲区xxxx年x月底前完成x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平湖市xxxx年底前启动x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海宁市xxxx年x月底前完成x个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年底前启动x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见附件x),其他县(市、区)要根据辖区场地调查评估结果,按要求稳步推进。(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建设局等参与)
3.开展用途变更地块开发利用情况排查。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应集中开展一次用途变更地块开发利用现状排查。各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抓紧梳理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x月xx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相应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时间为准)的地块信息,并向同级生态环境部门通报;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根据通报信息核实相关调查工作落实情况,经排查发现用途已变更而未进行调查的地块,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应会同同级自然资源部门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予以处理。请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部门于x月xx 日前,将排查情况分别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具体要求见附件x。自xxxx年x月起,各县(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应当于每月xx日前向同级生态环境部门通报当月用途拟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信息。各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应根据所通报的地块信息,督促相关责任人依法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地块纳入污染地块名录管理,并通报同级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市建设局等参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土壤污染防治2021年工作计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