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一辈子热爱我们的党,也有家庭、社会的背景原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五岁时,家里没房、没地,租人家一间冬天关牛的拖铺居住,一年四季见不到太阳,阴暗潮湿,实在难以居住。那种艰难度日的生活,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亲身的经历和目睹了穷苦老百姓的深重灾难以及日本鬼子侵占时期烧杀掳抢的罪行,使他对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1950年,他在上高中时,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和学生会秘书。积极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同年,虽然结婚刚两个月,他坚决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的号召,报名参加志愿军。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革命之路,投入党的怀抱。他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世间才有真正的人情在,老百姓才能休养生息,过上好日子,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家卫国,奋发自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他幼读诗书,养成了爱书的癖好和读书学习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老而不改。他最爱读的是马列、毛著、《邓小平文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他最爱看的是党报、党刊和《参考消息》。正如人民日报的社论所说:“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理论的思维”。他深感学习
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有了政治思想灵魂,就能掌握分析各种事物的“显微镜”、“望远镜”,就有了开启各种问题之门的钥匙,就能够学习、跟上党中央的前进步伐。总之,若几天不学习党报和政论文章,就像关在箱子里与世隔绝,耳聋眼黑,落在时代的后面。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素质,是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素质。
有人对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著作怀有“神秘论”、“枯燥感”,他却不以为然。列宁曾经指出:“革命理论并不是谁臆想出来的东西,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列宁:《法国社会党人的真正呼声》,载《列宁全集》第十二卷)。斯大林说:“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斯大林:《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载《斯大林全集》第13卷)。邓小平同志在巡视南方的讲话中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他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3页)。而且,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他们党的领袖、伟人,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语言大师、文章大家和杰出诗人。他们无论在演讲或写作的文章中,在批判、讽刺无产阶级的敌人、资产阶级政客和革命的叛徒时,所用的尖锐、幽默、精彩的语言,往往令人拍手称快,甚至发出咯咯的笑声;他们那些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然胜利,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至理名言,往往使人心悦诚服,赞不绝口。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只要你真的钻进去了,不但没有“神秘感”、“枯燥感”,而是深受鼓舞,趣味无穷。《邓小平文选》特别是第三卷,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宝库,也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那些深入浅出、开门见山、斩钉截铁、精炼如洗的语言文字,读起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他几十年来的实践和体会,学习党报、党刊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能够及时运用到他起草文稿和写作中去,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三、无私奉献、尽力完成组织交予的各种工作任务,是共产党员的根本任务,是先进性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
他在40多年的革命工作和公务生涯中,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单位,总是以工作为重,克己奉公、勤奋工作,努力完成组织上交予他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一次,天气特别炎热,气温高达摄氏40度,下午根本不能办公。
六、七月间,又遭水灾,办公楼都进了一米深的水,楼间往来得划小船。干部大疏散,在留守处里干部科只留了他一个,负责办理全局六百多名干部分配的遗留问题。当时,他白天黑夜赶任务,虽酷暑蒸热,蚊虫叮咬,他仍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完成了任务,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后被上调公安部工作,他二话未说,把爱人送回娘家后去了公安部。国庆节刚过就上班,投入了六个大区上调公安部一千多名干部的分配工作。他由于蚊子咬的满身血点和疲劳过度,在一次晚上研究干部分配的会上,突然晕倒。此后多次患病,除在部里卫生所看门诊外,仍照常坚持工作。
他在公安部政治部干部处工作的六七年里,组织上对他的重用和培养,令他感到非常幸运和亲切,他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他白天想到自己是党员,精神振奋干劲增;半夜想到自己是党员,梦甜自勉迎明天。当时,他除了分管过政治部本身的干部工作外,还分管过经保局、交通保卫局的干部工作。在这些工作中,他严格遵照组织原则,注意保密,不搞“自由主义”和“小广播”,尊重各单位的意见,虚心协商办事,因此与各联系单位的关系都搞得比较好,圆满地完成了各个时期干部工作的任务。他在县城工作的20年中,下乡参加点上、面上社教,两条路线斗争教
育和“一打三反”等中心工作,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有八次,多则一年半载。这对于他也是接受农民群众再教育,不断改造自已的好机会,也是学习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经验、增强办事能力的好平台。他一直珍惜这些机会,积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搞好群众关系。牵涉到人的处理和各种案件,他坚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依法办案,不枉不纵。在 “一打三反”中,他都是搞对敌斗争、复查平叛案件和案件审批小组的主要成员或负责人,纠正平反了不少错案。虽然几次遭到“右倾”的指责和上面派人检查,但最后证明他处理的是对的。他还利用工作之余,为农民群众治病,有些比较难治的病也治好了。凡是他呆过的地方,与人民群众、基层干部的关系都搞得比较好。
1992年3月退休后十多年来,他为写书、出书、卖书虽然历尽了艰辛磨难,但他以在晚年能够发挥余热,为党为社会做点微薄的贡献而感到欣慰。此外,他还利用业余和退休后的时间,无偿地为十多名干部和亲友,向主管部门写过申诉材料,多数案件得到了纠正解决。他认为反腐倡廉,维护司法公正,是公安司法机关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对找上门来的无辜者,不能明哲保身,推出不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2021年走访老党员心得体会范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