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年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10-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1篇:幸福感调查报告

幸福感调查报告 >幸福感>调查报告(一)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习,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习,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幸福感调查报告(二)

一、牡丹江市8成以上居民感到幸福

随着牡丹江市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加大民生投入的力度,牡丹江市居民的收入、就业、出行、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改善,幸福感逐步提升。调查显示,20**年牡丹江市幸福指数为85.26,比五年前提升了3.53个百分点,调查中牡丹江市8成以上的居民有幸福感,达到82.89%,比五年前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市区80.92%的市区居民有幸福感,幸福指数为84.51,比五年前提高1.58个百分点;六县(市)中海林幸福指数最高,为87.76,比五年前提高5.91个百分点,85.33%的海林人有幸福感;林口幸福指数最低,但也超过80达到80.94,比五年前提高3.34个百分点,82.67%的林口人有幸福感。

二、五个层面居民感到最幸福

一从性别看,男性居民幸福感高。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男性居民的幸福感达到83.07,比女性高0.34个百分点。二从年龄看,50-60岁的居民最幸福。调查显示牡丹江市50-60岁居民幸福感达到85.3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7个百分点;其次是60岁以上居民幸福感为83.99,40-50岁居民幸福感为82.73,30-40岁居民幸福感为82.45,18-30岁幸福感为81.65。三从学历看,本科学历居民的幸福感最高。本科学历的幸福感达到84.20,幸福感最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幸福感为83.74,大专学历的幸福感为82.76,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幸福感为80.94,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幸福感为79.87。四从收入看,收入越高越幸福。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居民最幸福,幸福感为85.17;收入2万-3万的居民幸福感为84.67;收入1万-2万的居民幸福感为83.96;收入5千-1万元的居民幸福感为81.67,收入5000元以下的居民幸福感为80.48。五从职业看,农民最幸福。牡丹江市农村居民幸福感为88.22,居各行业之首;其次是私营企业主,幸福感为84.93;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为84.5,大中专学生幸福感为83.2,离退休人员幸福感为83.01,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幸福感为81.94,电信、金融、>证券业人员幸福感为81.85,个体户幸福感为78.34,灵活就业者幸福感最低,为77.3。

三、居民幸福的六大因素分析

1、经济状况是幸福感提升的基础

20**年牡丹江市人均GDP达到22645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五年前提高12635.3元,提高幅度比全国高497.3元;城乡收入达到9904.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8.9元;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7388.7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4.35元;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达到13.9万人,覆盖面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牡丹江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牡丹江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较快,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大幅提升,消费倾向比全国高1.9个百分点,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生活越来越富裕,在客观上推动了牡丹江市城乡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2、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提升的前提

人要幸福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随着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牡丹江市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病床的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1.4张,比全国平均水平多7.3张;牡丹江市居民的平均寿命比五年前增加了0.5岁,达到72.5岁,身体越来越健康,牡丹江市居民健康状况的幸福感达到82.1,比五年前提高了3.7个百分点。另外牡丹江市居民对求医问药的幸福感为65.9,其中企业主和灵活就业者对求医问药的幸福感仅在55%左右;从地域看,宁安求医问药幸福感最高,最高达到72.7;市区达到62.1;穆棱求医问药幸福感最低,仅为55.1。

3、婚姻美满和家庭温馨是幸福的主要原因

美满的婚姻、和谐的家庭生活是牡丹江市居民感到幸福的主要原因。一是牡丹江市居民婚姻美满度高。牡丹江市离婚率仅为2.79%,比全国平均离婚率低17.91个百分点,牡丹江市居民对婚姻的幸福感达到84.2%,比五年前提高7.6个百分点。二是居住状况改善。随着牡丹江市城乡居住状况的改善,牡丹江市居民对居住状况的幸福感达到85%,比五年前提高了7.5个百分点;仅个体户、灵活就业者和在校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达到80%。三是养老敬老提升。牡丹江市居民对养老敬老的幸福感达到96%,其中40-50岁、50-60岁及60岁以上的三个群体幸福感超过97%。四是对子女成长满意。牡丹江市居民对子女成长的幸福感达到95.95,其中50-60岁、60岁以上两个群体的幸福感达到100。

4、事业发展是幸福的保障

调查显示,牡丹江市居民就业的幸福程度为67.08,接近七成,在六大因素中幸福度最低。一是公务员对事业前景预期的最幸福。全市居民对事业前景的幸福感为72.87,分职业看,灵活就业者幸福感为54.88,个体经营户为65.97,工业、商业及服务业人员为69.96,公务员感到最幸福,为90.28。二是30岁以下居民对当前选择职业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当前选择职业的幸福感为63.91,是19个问题中最低的,其中18-30岁的为72.12,幸福感最高,30-40岁的为62.53,40-50岁的为63.69,50-60岁的为61.42。三是30岁以下居民对工作节奏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工作节奏的幸福感为66.01,50-60岁幸福感为61.93,40-50岁为68.74,30-40岁为66.14,18-30岁为68.79。四是高学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感为71.71,其中男性自我价值实现幸福感达到72.65,比女性(70.86)高1.79个百分点;高学历自我价值实现幸福感最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和本科学历居民的自我价值实现幸福感都超过80%,初中及以下最低,为66.86。

5、社会状况是增强幸福感的支撑

随着牡丹江市加大安全、教育、文化及社会服务的投入力度,牡丹江市人民群众对社会状况幸福感显著提升。一是50-60岁的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社会治安状况方面的幸福感为80.1,其中50-60岁的居民,对近些年牡丹江市治安情况的变化了解最透,幸福感最高,为90.4;而18-30岁的年轻人接触到的治安事件相对较多,幸福感因此最低,为71.2。二是40-50岁中年人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目前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幸福感为78.2,分年龄看,因近些年政府对40、50人员的关注度、扶持度加大,40-50岁的居民在这方面幸福感最高,为81.8;18-30岁的最低,为72.7。分学历看,本科学历最高,为89.4;高中中专学历者最低,为67.4。三是老年人对社会服务方面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居民对当前社会服务方面的幸福感为79.1,其中分年龄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到最幸福,为84.1;幸福感最低的是30-40岁的居民,为75.6。分职业看,最幸福的是农村居民,为88,幸福感最低的是大中专和中学学生,为65。四是收入低的居民对教育事业发展感到最幸福。牡丹江市居民对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幸福感为77.2,分年龄看,最幸福的是50-60岁的居民,为77.67;其次是18-30岁居民(76.06)。分家庭收入看,最幸福的是年收入5000元及5000-10000元两个收入群体居民,均为75,说明牡丹江市教育投入使这个层面的群体受益最大。五是年轻人对文化娱乐的幸福感最高。牡丹江市文化娱乐方面的幸福感为80.2,其中,最幸福的是18-30岁的年轻人,为82.7。另外在收入分组中,收入在2万到3万的居民对文化娱乐的幸福感最高,为87.8;六是老年人对目前的社会风气感到最幸福。从调查结果看,牡丹江市居民对社会风气的幸福感为71.8,分职业看,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最高,为84.9,电信、金融、证券业人员的幸福感最低,仅为45.9。分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的幸福感最高,为75.2,30-40岁的人群幸福感最低,为61.6。

6、环境改善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随着民生工程的不断深入,居民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城市更绿了、天空更蓝了、街道更干净了、出行更便利了,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在>环境保护、城乡卫生、生活舒适便利三个方面的感到最幸福,环境改善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一是老年人对环境保护感到最幸福。牡丹江市对目前的环境保护方面幸福感为77.8,分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的幸福感最高,为91.1;18-30岁人群最低,为68.2。分职业看,农村居民最幸福,为89.4,大中专、中学学历人群幸福感最低,为60。二是老年人对城乡卫生感到最幸福。牡丹江市对目前的城乡卫生方面幸福感为79.5,60岁以上人群最幸福,为86.6;其次是50-60岁人群,为86.3;幸福感最低的是18-30岁人群,为74.8。三是老年人对当前生活舒适便利感到最幸福。对当前生活舒适便利方面,牡丹江市居民普遍感到幸福,幸福感达到84.7。其中,分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幸福感最高,切身感受到改革发展对生活的改善,达到93;其次是50-60岁人群,为92.9。分收入看,年人均收入2万元-3万元的家庭最幸福,达到92.2;其次是年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幸福感达到90.3。

四、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

1、求医问药还有不足。因目前牡丹江市在卫生资源分布、医疗资源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调查中有456人对求医问药感到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30.9%,比五年前上升3.6个百分点。

2、社会风气还需提高。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迷信、奢靡享乐、唯利是图等现象,调查中有451人对社会风气感到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30.6%,比五年前上升5.4个百分点。

3、就业问题仍很突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找工作难、灵活就业者上岗难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调查中有372人对择业感到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25.2%,比五年前提高6.7个百分点。

4、工作压力有待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企业间竞争激烈,外部生产、营销、服务压力大,内部绩效考核、岗位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调查中有378人感到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认为不幸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25.6%,比五年前上升5.3个百分点。

第2篇:幸福感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回家过年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对外汉语1001杨诗琴

又是一年新春,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每个中国人民的家中,都充满着中国元素,从象征到日子红火的中国结到寓意幸福的“倒福”,从腊月里面急急忙忙的置办年货到除夕整点沸腾漫天的鞭炮烟花,再到年夜饭上家家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鱼”。春节是中国人最自豪的节日,它自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全国都浓浓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春节是中国人最幸福的时刻,每一个人都要回家与家人团圆,都要在三十晚上与家人一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可是在今年新年过去之后,我们却从媒体上听到了“过年不幸福”、“春节回家压力大”的声音,不少人表示过年压力过大。这种情况的存在范围有多广,当代人们过年还有幸福感吗?就此我对周围的亲戚和同学进行了口头的询问。

问题如下:1.今年你是一放假就回家的吗?

2.你对回家过年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期待的?

3过年的情况有满足你之前的期待吗?

4今年过年的开销是多少,大概占你月收入的几成?5你对今年的春节满意吗?你感到幸福吗?

从以上五个问题,旨在了解被调查人心中对今年春节的满意程度,还有过年开销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年前年后的心里落差。最后总结出春节回家过年的幸福程度。

由于调查对象的不统一性,调查结果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上一辈人的普遍是一放假就回家过年了,而对回家过年的期待期却不是很长,对于他们回家过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对于今年过年的情况也另他们满意,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过年并没有什么新意,所以不能说是十分满意,也只是“意料之中”的大致满意而已,并不至于有多幸福。而过年的开销大致为一个到两个月的月薪之间。

而年轻的一辈,都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没有太大的社会负担,他们相比上一辈人更加自由自在,很多人并不是一放假就回家等待过年,因为大学的寒假相较较长,很多大学生会在年前进行一段社会实践或者找朋友聚会,等到年底菜会考虑回家。由于过年大多年轻人早早都有自己的安排,所以大部分对回家过年还是很有期待的。而由于过年时间充裕也尚有压岁钱可拿,可以跟老同学一起相聚。所以对今年的春节感到非常满意,幸福感也很高。过年的开销并不大,女生过年的开销低于男生。但均低于月消耗。

由之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一、社会负担影响幸福感。

上一辈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较大,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社会关系广,过年从年前的置办年货到过年的走亲访友,他们都是主力军,开销大。从小辈的压岁钱到过年孝敬给老人的红包。都是由他们承担,过大的社会负担使他们对过年的期待度下降,过年成了一件并经的过程,导致了春节回家过年的幸福感不高。而长久的社会经历使他们拥有强大的社会家庭责任感。即使对春节没有太大期待,春节也仍旧是他们十分重视的节日,并且花大开销使一家人满意。

二、年龄影响幸福感。

春节的“经验”。上一辈人对于年轻人来说经验丰富的多。对于上一辈人而言,他们更加怀恋的是儿时的新年,他们往往认为那个时候年味儿更浓,那个时候一家人一起等待庆祝的新年的感觉更加幸福,而当前的春节已然没有了过去的感觉,虽然更加方便了,但是年味儿也就淡了,幸福感也就低了。而现在的年轻一辈,没有过去新年的记忆。当下新年对于他们来说是同学相聚,是好吃好喝。是无需早起晚睡的学习,是有崭新的压岁钱。是享受的节日,所以他们对于春节的幸福感也相较高。

三、性别影响幸福感。

这俩点在两辈人身上的影响不一样。对于上一辈而言,男性在过年期间的幸福感低于女性,过年的走亲访友往往意味着高密度的应酬,餐餐大鱼大肉,喝酒抽烟,伤身伤神。很多人坦言,在年后一个月内都喜欢吃素,过年丰盛的大餐已然让他们“腻了”。过年对于他们而言,压力很大。而对于年轻一辈来说,男生的幸福感高于女生,同样的,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加热衷于老同学老兄弟之间的聚会。但是感受却不同于上辈人。因为,年轻人之间的聚会没有那么多的社会因素参与其中,虽然是聚会,但大家都量力而行。快乐为主,所以他们同样聚会,却更加幸福。

根据上面的三点,我们可以总结建议以下,

一、春节应该更加有新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人都感叹当今年味儿与过去相比已大大不如,过年对于中年人而言已经更加像是一个任务。但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应该在传统的节日中发展出更多新意,让传统节日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才能让每一个人都沉浸于过年的期待和幸福之中。

二、春节的庆祝应该量力而行。

过年的聚餐是并不可少的,但是大家的庆祝也应该适可而止,从近几年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年的时期也是车祸和酒精中毒的高发期。这些都是过年庆祝过度的后果。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在过年的时候出现悲剧。这会大大影响大家的幸福感。因此春节的庆祝应该量力而行。

三、年轻人应该在春节中为家长分担。成为家庭的助手。

两代人在兴办春节的责任存在很大声的差别。父母往往是主力,而对于儿女而言,新年更多是享受和放松。而辛苦一年的父母依旧要为过年而操劳。儿女应该在过年中为父母分忧,做父母的助手,不仅儿女可以感受办年“乐在其中”的感受。父母也可以放松一下,享受一下新年。这样对于双方的幸福感增加都有益。

四、钱多钱少都是新年。

每一个家庭的收入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看到收入的差距并没有太大影响人们对春节的幸福感受。大多家庭的春节开销都是在一个到两个月的月薪之间。钱多有钱多的过法,钱少也有钱少的新年,但是,他们是同样的新年的感受。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下某些媒体的一些“过年不幸福”的言论太过于片面。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最为重要的传统的节日,虽然每个人对它的幸福感不同,但他们依然是每个中国人最为热爱的节日。

(受调查对象的限制,以上观点仅限对于社会上中年和青年的大部分群体,老人与儿童不在之内。)

第3篇:幸福感调查报告

--- 把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置于经济发展之上。近些年来,法国、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试图将国民主观幸福感纳入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中。

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要求全面衡量人民的基本福祉。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幸福指数”成了一个被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高频提及的话题。而今年召开的十七大上,广东省代表更是提出在要用“幸福指数”代替GDP的统计,并强调幸福不仅仅是数字。

“幸福”一词被频繁提及。那么河北省涿州市的市民对幸福的感觉又是如何呢?对于幸福生活的建设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笔者就此,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过程及问卷设计

调查范围: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

调查对象:桃园社区内18——70岁

2 ---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河北省涿州市桃园社区的居民,其幸福感一般。只有5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家庭)是比较幸福的,有近四成(36%)的受访者表示认可(认为一般),有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或家庭)不幸福。

1.不同年龄群体的幸福感有一定差别

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幸福感有差别,以31——40岁和41——50岁两个年龄组的幸福感与其他年龄组的差别最为显著。所有年龄组均未有表示“非常幸福”。以“比较幸福”一项统计,比例最高的是60岁以上组,比例达到85%,最低的是31——40岁组,比例为33%,而紧随其后的41——50岁组,比例也只有%,其他几组:18——30岁幸福感比例达到75%,51——60岁组,比例是80%。选择“比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受访者均分布于31——40岁和41——50岁年龄组。

2.男性比女性更感幸福

4 ---

4.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强烈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并非正相关

在接受调查的60人中,有29人(%)表示对自己的收入状况比较满意,但这29人中只有17人认为自己(或家庭)生活幸福,其余12人认为自己(或家庭)生活一般。31人(%)表示对自己的收入状况感觉一般或不满意,但有10人评价自己的生活比较幸福或还可以,20人认为自己生活不太幸福。

收入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正相关,主要还是受到家庭因素、对社会发展及政府满意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5.文化程度高或家中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女的人群幸福感比较强烈

调查结果显示,在40%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中,六成的人表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比较幸福,近三成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感觉生活比较不幸福。

在访谈中,一位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中年女性告诉笔者,她虽然文化程度

6 --- 多样对人们的幸福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当代,居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加关心身心健康。同时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又使得居民将物质条件看得很重要,这是城市生活的特点。根据调查所获数据和个别访谈收集到的资料,利用EXCEL等统计工具分析得出:身心健康、物质条件、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五大因素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最强。

1.身心健康

81%的受访者表示身心健康极大影响着他们对幸福的感受。其中,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心理健康、心态平和次之。可见,拥有健壮的身体更容易让人们觉得幸福,这是人们的首要选择,然后才是舒适安逸的生活和心里的愉悦感。

2.物质条件

所有问卷回答者和接受访谈的人均

8 --- 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迅速发展,社会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生活幸福感受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并不是经济持续发展就可以真正满足居民对幸福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居民在某些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居民生活的幸福状况,了解造成幸福感较低的因素,经过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对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有所助益,使社会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幸福。

关键词:幸福感

社会保障

主观感情

精神文明

一.调查情况简介

1.调查对象

普通社会居民

2.调查方式

10 ---

1.您觉得您现在幸福吗?

比较幸福·······················································48% 一般···························································35% 比较不幸福·····················································7% 不幸福·························································7%

2.您对您的家庭生活:

非常满意·······················································7% 比较满意·······················································57% 一般···························································10% 比较不满意·····················································16% 不满意·························································10%

12 --- ·········3% 非常差·························································1%

5.您觉得您的幸福人生由哪些元素构成?(多选)

财富与物质·····················································65% 名誉与地位·····················································8% 健康与长寿·····················································78% 自由的生活·····················································56% 美满的家庭·····················································92% 成功的事业·····················································76% 杰出的子女·····················································23%

乐观的性格················································

14 --- 好·······················································3% 不太好·························································28% 一般···························································64% 非常好·························································5%

9.您认为当前分配政策是否公平?

不公平·······················································70% 公平·························································30%

10.您认为教育机会是否公平:

不公平·······················································86% 公平·························································14%

11.您对居住地的环境感到:

16 --- 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指医疗) 安全问题(社会治安和食品安全)

14.您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很赞同······················································40% 一般························································43% 不赞同······················································7% 不清楚······················································6%

15.您认为物价水平怎样:

非常高······················································15% 比较高······················································44% 还可以······················································25% 比较低······················································12% 非常

18 --- 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

篇3:关于民众幸福感的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

学 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xxxxxxxxxxxxxx 姓 名:郎以墨

指导老师:XXX

“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注:(个人调研不填此表)

“社会调研”成绩评定表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

2013年02月26日

民众幸福感现状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抗战年代,人们因战火而流离失所,在当时只求能饱肚子、求得生存,幸福感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

20 ---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快乐,有些一辈子在追求幸福的人,也有与幸福擦肩而过的时候。为了让广大民众理解幸福感,知道如何正确的获得幸福感,希望做一次有关幸福感现状调,把调查的原因结果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白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也为我在步入社会之前了解大部分人的价值人生观做准备。

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目的,我想进行一次针对民众幸福感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

1、随机采访与问卷设计

幸福感的产生是来源于多方面的,是多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并且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他们对幸福感的认知也会有差别。

这次调查我特意设计了随机采访部分,具体操作是在武汉市汉口火车站和江汉路步行街一带随机挑选15名不同年龄、性别、身份、职业的人进行采访,问其是否幸福,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22 --- 所以完成问卷,发放60张,回收52。然后虑到现在许多学生经常上网,所以调查学生的问卷有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发到他们的邮箱,通知他们帮忙填写,填写好后再发回我的邮箱,发了50份,回收32份;统计问卷一共发放150份,回收了122份,回收率是%。问卷发放回收过程为排除调查人顾虑一般会与被调查人多番交流,告知被调查人自己所要调查的问卷是不记名的,并告知他们本次调查是假期的社会实践。在调查过程中还确保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信息明确。

(3)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随机采访为辅。数据分析是人工统计算出,借助了计算机,画正字等方法,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关于幸福感的概述

(一)幸福感研究的范畴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

24 --- 对幸福感的看法、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方式、影响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因素等领域。

(二)幸福感的来源

人们幸福感到底从何而来,一直以来社会心理都有所研究。其中在一篇社会文学论文中,有人对幸福感的来源做了一个小的总结。以下是幸福感来源的总结分析: 首先,鉴于幸福是一种心灵体验,是人们对自身境遇的肯定性评价,我们认为,幸福感首先来自主体的自身特质。

自信的品质是幸福感的第一个来源。人生的任何境遇,都可以作两面观。自信的人总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于是就快乐、幸福;自卑的人只看见消极的一面,于是就失望、痛苦。乐观的心态是幸福感的第二个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哪怕最糟糕的情境,都有耐人寻味的乐趣。一个乐观的人,总是能从苦涩的境界中品尝出屡屡甘美。这样的人,想不幸福都很难。

无私无畏的境界是幸福感的第三个

26 --- 益和意志的代表,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不再是认人欺辱的奴隶时候,人民的生活才会有尊严,人民才会获得幸福。

“让人感到安全可靠”,不仅要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工作安全,还要求人民能得到一个庄严有效的承诺:只要我们做守法的公民,就不会被强权欺凌。如果我们在在家里睡觉,却迷迷糊糊地被拉出被窝,暴打一顿,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地房子被扒掉,看见“人民警察”成了开发商的走狗,然后,自己拿着《宪法》和《物权法》却投诉无门,只剩下引火自焚一途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安全感?又遑论什么幸福感?

公平正义不需要向温总理所说的那样“充满社会”,只要法律真正成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工具,而不再是政府和贪官用来欺凌百姓的利器,就足够了。

“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仅要求一个充分民主、法制健全、公平正义的

28 --- 例分布,未婚比已婚感觉非常幸福的较多。从社会不同角色类别粗分来看幸福度比例:学生群体选A、B、C、D的比例分别是%、%、%、%,

有单位上班的群体选A、B、C的比例分别是%、%、%,个体经营户老板选A、B、C的比例分别是%、%、40.%,从这些百分比数据上可以初步的得知学生们的幸福感要比大部分有经济压力的上班族、个体户幸福得多,其次是个体户的比较幸福比例数也比上班族的比例数高。个体户在工作方面能更加自由些,而上班族工资不一定有个体户高,每日一样的工作也会耗尽激情,这些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

(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幸福感的形成是很复杂的,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当今社会现状各种因素不在少数,通过问卷我们可以得知主要的影响因素。问卷部分问题“2、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您的幸福感”,此道为多项选择,其中%选D家庭和

30 --- 变化并不大,更加证实了问卷的准确性,也说明民众在生活中会更加在乎家庭、健康、人际关系,收入,这些也是生活中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也存在,从以上的百分比就可以看出。

(三)幸福感与生活评价

民众的幸福感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分不开的,问卷部分4-15题就是通过对生活各方面的评价来间接反映民众幸福感。生活节奏快慢对民众的幸福感也很有影响,太快的节奏会让人有压力,焦虑感;太慢则会很懒散,生活无动力,只要不是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幸福感也会减少。问题“7、您认为您们那的生活节奏怎么样”就是调查民众生活节奏的是适应度。结果显示选A非常快,非常紧张E非常慢,一点也不紧张的都为%,%选B比较快,比较紧张,%选C不紧不慢,%选D比较悠闲,大部分是觉得生活节奏不紧步慢,说明了生活节奏影响幸福感的并不多,还是有很多人能适应现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在前一部

32 ----

33

第4篇:幸福感调查报告

幸福感调查报告

感也可以做一个判定我们所走道路对错的指标呢?

为此,我在中国特色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 D 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平均幸福水平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平均分接近\"比较幸福\"水平。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⑴ 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平。男性的平均水平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⑵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平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 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平均幸福感分别为3.58、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平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00元组、2001—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平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化,特别是人均2000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平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对于幸福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幸福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幸福感调研报告

幸福院自查报告

家庭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共8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2021年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2021年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fanwen/12598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