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1】(略) 【学与问2】 1 2 【学与问3】
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加以分离的技术。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常压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重油再进行减压分馏得到润滑油、凡士林、石蜡等。减压分馏是利用低压时液体的沸点降低的原理,使重油中各成分的沸点降低而进行分馏,避免了高温下有机物的炭化。
石油催化裂化是将重油成分(如石蜡)在催化剂存在下,在460~520 ℃及100 kPa~200 kPa的压强下,长链烷烃断裂成短链的烷烃和烯烃,从而大大提高汽油的产量。如C16H34→C8H18+C8H16。
石油裂解是深度的裂化,使短链的烷烃进一步分解生成乙烯、丙烯、丁烯等重要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的催化重整的目的有两个: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四、习题参考答案 1.D 2.C 3.D 4.
5. 没有。因为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碳链排列是相同的,与氢气加成后均生成正丁烷。 二、活动建议
【实验2-2】由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颜色较深,甲苯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较慢,本实验颜色变化观察较困难。一方面要加入硫酸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另一方面,高锰酸钾溶液不能加入太多,几滴即可,并可用蒸馏水稀释试管中的溶液,以便于观察颜色变化和分层情况。
【实践活动】
可以把实践活动设计成一次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苯的毒性,了解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会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知道工业生产中常用苯作溶剂。如油漆稀料、某些品牌的涂改液也用苯作溶剂等。通过互联网调查发生的苯中毒事件。
通过研究,提出有关苯的安全使用,防止中毒事件发生的建议。 三、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 1
乙烯、乙炔、苯在空气中燃烧不完全,易产生黑烟,乙炔、苯的黑烟更浓。
2
3 (1)由于制取溴苯需要用剧毒试剂──液溴为原料,因此不宜作为学生操作的实验,只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下面是制取溴苯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的参考方案:
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如图2-4),跟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在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在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由溴化氢遇水蒸气所形成)。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内的液体里滴入AgNO3溶液,有浅黄色溴化银沉淀生成。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不溶于水的液体是溴苯,它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由于溶解了溴而显褐色。
图2-4 溴苯的制取 图2-5硝基苯的制取 (2)制取硝基苯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参考
① 配制混和酸:先将1.5 mL浓硝酸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2 mL浓硫酸,并及时摇匀和冷却。 ② 向冷却后的混酸中逐滴加入1 mL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③ 将大试管放在50~60 ℃的水浴中加热约10 min,实验装置如图2-5所示。
④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黄色油状物生成,用分液漏斗分离出粗硝基苯。
⑤ 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若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可得纯硝基苯。蒸馏应在通风柜或通风良好处进行。
纯硝基苯为无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其密度大于水。 【学与问】
甲苯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而苯不能;甲苯的硝化反应条件与苯的硝化反应的条件也不一样。从中我们可以想到由于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在甲苯分子中存在甲基与苯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苯与甲苯在性质上存在差异。
四、习题参考答案 1. 4, 2. B 31
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邻二甲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鉴别己烷、1
4
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1NaBr,检验Br可用AgNO3溶液,需要注意的是加入AgNO3溶液之前必须用稀硝酸酸化水解后的溶液,否则将生成棕黑色的Ag2O沉淀,而不能观察到淡黄色的AgBr沉淀。
2
因为乙醇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干扰乙烯的检验。此外,检验乙烯还可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此时乙醇将不会干扰其检验,因此不需要将乙烯气体通入水中的操作。
【实践活动】
除组织学生参与教科书上的实践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下列课题。 课题:氟利昂的使用及其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1)查找资料,了解大气臭氧层被破坏的情况。
(2)调查生活中使用氟利昂的情况(发胶、冰箱、空调等),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品牌的冰箱和空调是无氟利昂的?无氟利昂冰箱和空调使用的是何种致冷剂?
三、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
溴乙烷的取代和消去反应
-
四、习题参考答案 1A、D 2
复习题参考答案
1.C 2. B、D 3. B 4. D 5. A、C 6. A
7.CH3CCl=CHCl或CH3CH=CH2 CH3C≡CH 8. C2H6C2H2CO2
9. 2-甲基-2-戊烯 10. 14 L 6 L 11. 2.3 t 12. 160 g 二、活动建议 【实验3-1】
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液加热会出现炭化现象,因此反应生成的乙烯中含有CO2、SO2等杂质气体。SO2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因此要先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NaOH溶液洗气,以除去CO2和SO2。为降低炭化程度,减少副反应,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70 ℃左右,不能过高。
将反应生成的乙烯气体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到褪色现象后,可更换尖嘴导管,将乙烯点燃,观察乙烯燃烧现象。
【实验3-2】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是K2Cr2O7晶体溶于水、再加入稀硫酸配制而成。实验时建议做空白对比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实验3-3】
苯酚溶于水形成的浑浊液,实际上是乳浊液,苯酚呈油状,不是沉淀。因此苯酚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苯酚后不写“↓”。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建议使用较大的试管,苯酚用量稍多一些,开始时加入水的量不要太多。
【实验3-4】
苯酚溶液一定要较稀,可将配制好的苯酚溶液稀释后使用,否则不易出现沉淀。溴水量较少时,可能生成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而不沉淀。因此,溴水浓度一定要大,应选用橙红色的饱和溴水,如果加入少量溴水后不出现沉淀,可继续加入溴水直至出现沉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回归课本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