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越式发展讨论综述(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许宪春认为,中国内地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 仅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828美元的2.3%,新加坡23063美元的3.7%,韩国9728美元的8.8%,中国香港23323美元的3.7%。 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8]
二、如何理解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后发优势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由于后起国家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因而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在同样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成本的条件下,后起国家还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没有技术范式和制度路径依赖的制约。只要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后起国家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从而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领域内实现赶超。这种理论其实质是对超常规、非平衡经济增长的形象概括,也一直是后发展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上,工业化进程的后来者以较短的时间走完先行者走过的路并后来居上的事例屡见不鲜,20世纪下半叶的德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典型的例子。[9]
跨越式发展涉及对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从和谐式增长与突进式增长看,科尔内列举了和谐式增长的12条要求并对突进式增长提出批评。他认为和谐式增长应做到:(1)不断地提高人均消费水平;(2)按比例满足消费者需求;(3)有刺激力和平等的收入分配;(4)就业、保健、养老和公共安全方面的保障制度;(5 )每个社会成员有自由施展才干的机会;(6)教育的迅速发展;(7)非竞争性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有合理的比例;(8)技术、产品质量和科研的发展;(9)外贸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平衡发展;(10)对可以再生的实物资本的精心维护;(11)对环境和自然的保护;(12)永远留有储备。相反,突进式增长是一种以大起大落和跳跃式发展为特征的强制性增长方式。科尔内认为,突进式增长至少会产生以下恶果:第一,突进式增长必须以高积累和高储蓄为基础,这必然会极大地降低消费率,牺牲正在工作一代人的利益。第二,突进式增长往往表现在产品数量增长上,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常常落后于产品数量增长。(3)突进式增长通常会耗竭储备,造成原材料、能源、零配件、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等方面的短缺,使经济失去持续增长的条件[10]
李建民等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待发展,认为可将现代化分为率先现代化和强迫现代化。由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级差,作为后发性国家,我们只有采用政策强迫的手段,实行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特征的产业政策,打破现存的技术级差或重组技术,发展能够带来更多附加值的产业,我们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走产业转移的道路,而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来促进中国的发展。[11]
三、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困难
从增长因素看,范剑平认为,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穷国能否追上富国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储蓄率的高低,二是经济开放度的大小,三是技术扩散的快慢。在这三个条件中,我国困难最大的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使在传统产业中,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差距,不仅存在于技术水平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科技体制方面。如果不彻底改革科研体制,即使增加科研投入,也不能产出满足“跨越式发展”需要的科研成果。[2]
从经济构成看,王廷惠认为,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特点。知识经济时代决定全球利益分配的核心变量是知识资源。由于知识存量尤其是人力资本要素积累不足、人才外流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明显处于劣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利益分配中很难获取令人乐观的份额。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在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距离知识经济还有相当差距。[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关于跨越式发展讨论综述(2)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跨越式发展讨论综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