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们始终关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如在教育本质的大讨论中,一些学者对教育管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13]不少学者对20世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方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科学表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14]关于素质教育,不少学者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应试教育”的弊端,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5]在主体教育观的讨论中,有学者提出了教育观和教育管理观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主体教育管理观的思想;[16]在关于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研究中,对我国教育法的体系,学校法人地位、我国教育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不少学者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7]在对就近入学政策、高校收费政策、大学生自主择业政策、大学扩招政策等国家重大政策的改革中,学者们对这些政策的一些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为这些政策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8]在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治理结构进行了新的探讨;[19]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制度和机制创新的改革中,有学者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理论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构建了教育体制理论和教育机制理论,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制度及教育机制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20]
(四)在学科体系上,既注重探讨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注重研究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对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有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归纳,认为有要素体系说、经验体系说、板块体系说、职能体系说、工作体系说、系统体系说和综合体系说,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应包括教育管理基础、教育组织发展、教育管理过程、教育资源管理和教育管理环境这几个部分,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应由基础理论类、应用理论类和技术方法类三类学科组成。[21]有学者从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两个方面,对作为一门学科和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和教育教材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由研究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所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范畴的知识体系;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是由教者和学者的认识逻辑而展开所形成的具有严密逻辑范畴的知识体系。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著作体系是由教育管理现象学、教育管理元学和教育管理方法学几个学科范畴所组成的体系;作为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是由教育管理学的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所组成的体系。[22]对于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体系,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包括教育管理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23]对于学科群体系,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出现了以权力分配为中心的行政学、法学教育管理学体系,以研究人的特点为中心的行为科学的教育管理学体系,以组织理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体系,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体系和以系统理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体系。[24]
也有学者在对教育管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具体编撰过程中,对教育管理学某一分支学科的体系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群体系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撰写的教育行政学,其体系由教育行政主体、教育行政客体和教育行政手段与职能这几个部分组成;[25]有的由教育行政目的论、教育行政法制论、教育行政组织论(组织原理、组织系统和组织管理体制等)和教育行政活动论(以教育行政的因素和职能两方面为视角论述教育行政的基本活动)等几部分组成;[26]有的则由总论、组织与运作论、领导与效能论等三部分组成。[27]也有学者以编撰教育管理科学丛书的方式,从哲学、心理学、历史、比较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育管理学学科群的体系进行了探讨。[28]上述这些对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不同认识和研究都直接促进了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合并成为一个学科后出现的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教育管理学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而90年代中期之后,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合并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一个学科。笔者认为,把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合并为一个学科,在学理上和实际操作上存在诸多问题,既不利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这两个学科各自的建设与发展。这是因为,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虽然在研究内容上确有共同之处,但它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制、教育预测与规划、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育人事管理、教育经费管理、教育业务管理和教育督导评价及教育管理方法等。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当然要研究经济问题,但这里的经济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问题,如教育管理学和学校管理学中研究的经费管理问题,教育管理学科中的教育财政学研究的教育经费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这些问题;而教育经济学不仅要研究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问题,更主要的它要研究教育的供求关系、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人力资本及教育的产权等问题。从从属的一级学科来看,教育管理学的一级学科归属为教育学和管理学,而教育经济学的一级学科归属为教育学和经济学。虽然两个学科都可以归属到教育学一级学科,但它们所归属的另一个一级学科却是不同的两个一级学科。把这两个学科合并到一起后,由于教育管理学和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同,从属的一级学科不同,当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学者在一起评审课题和奖项时,往往出现两个学科的学者不太熟悉对方学科的情况,而最后又不得不将两个学科分开加以评审的现象。在学科的具体活动中,这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学会等的活动事实上还是各搞各的。考虑到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中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学科所作的研究涉及的只是教育管理学科而并未涉及教育经济学科。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工作的归属问题。1998年以前,教育管理学一直是从属教育学一级学科的。那时教育管理学科学位授予、课题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审等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都是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中进行的。1998年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重新调整以后,将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合并成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就划为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的评审活动只能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里进行,学位既可以授教育学的学位也可以授管理学的学位。然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审还是在教育学一级学科里进行的。同一个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一级学科,这样就使得教育管理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不利于这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笔者建议,教育管理学科的学位授予、课题申报、科研成果的评审等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要么统一放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中进行,要么放到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中进行。这样会更有利于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