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方式是将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据初步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共翻译西方教育管理的论著有51部之多。学者们不仅翻译了一些西方教育管理的理论,还对这些理论进行研究,从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政策理论、一般的法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和教育管理哲学理论的研究中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如有学者建构的教育管理学中的决策、计划、协调、指挥、沟通、控制和激励等范畴,就是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借鉴来的;有学者运用系统理论撰写了有关学校系统与控制的著作;有学者研究了西方学者的范式理论后,撰写了有关教育组织范式论方面的著作;有学者对西方当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自然连贯主义的教育管理观进行研究以后,撰写了有关西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流派方面的著作等。[2]
第三种方式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对教育管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如有学者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实践活动为第一性的观点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研究考察后发现:教育管理现象就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这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一个统一体。然而,教育管理活动的开展,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教育管理机制的运行,以及教育管理观念的产生是离不开人这个范畴的,对教育管理学进行研究,也需要对教育管理学科进行研究而形成教育管理学科论这一个范畴。因此,教育管理学就可以用教育管理学科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管理体制论、教育管理机制论、教育管理观念论和教育管理人论这六个理论范畴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3]此外,还有学者专门以教育管理的学科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教育管理学科论方面的论著。[4]一批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对一些教育管理的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教育管理研究的专题论著。[5]
在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实践服务上,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是通过参与国家教育改革的决策,参与指导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关于参与决策。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教育管理学界的一些学者多次应邀参加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这些学者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国家重大教育政策法规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为国家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关于指导学校改革实践。教育管理学领域的许多学者积极参与和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学者们认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成效主要在于校长素质的提升,而提高校长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校长进行培训。因此这些学者长期热衷于校长的培训与提高工作,不仅对这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而且还具体参与和领导校长的培训和提高工作。这些学者的研究和工作,为有关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校长培训,为我国百万中小学校长实现持证上岗和全员提高培训做出了贡献。还有的学者运用自己创立的理论,深入一些省、市、县区和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一起从事教育行政改革,与校长和教师们一起从事学校的教学、德育和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验。这些改革与实验为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县,为改变这些学校的面貌和提高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研究方法上,由开始比较关注一般研究方法,到后来更关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的探讨和运用
教育管理学在恢复重建时,学者们对其研究方法论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大多数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只是在论著中对文献法、调查法中的访谈法和问卷法、比较研究法和实验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对这些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一些一般性的说明,还谈不上是对这些具体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教育管理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仅仅说明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于是,学者们开始注重对国内和西方的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6]关注研究方法的全面运用,以及把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分门别类后抽象出其背后更高层次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试图构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
从研究范式来看,研究范式是对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它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有两种研究范式: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实证范式是西方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而思辨范式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主导范式。[7]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有三种基本类型: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8]有学者对西方的范式方法论进行研究后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包括现象学范式、解释学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和符号互动范式。[9]
从方法论体系来看,有学者认为,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应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方法技术三个层次;[10]也有学者在对西方元范式方法论、一般范式方法论和方法范式方法论评析的基础上重构了新范式方法论,把这种新范式方法论分为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三个层次,分析了这种方法论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方法论的运用进行了研究。[11]
(三)在研究内容上,对一般研究领域进行拓展的同时,重视对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研究
在对一般领域的拓展方面,教育管理学由开始比较关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到后来扩展到以大教育管理学的视野,关注教育管理基本理论领域,如教育管理哲学、比较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史(包括教育管理学史)、教育管理心理、教育评价、教育效能和教育领导等领域的研究;深化宏观教育管理领域的教育政策、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人事、教育财政及教育督导的研究;深化微观学校管理领域,即学前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各级学校管理、普通学校教育管理、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各类学校管理的研究,以及各种学校管理工作,如教学、德育、科研、后勤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领域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一批著作或教材,为教育管理学理论及实践问题研究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育管理学科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中国教育管理学30年:成就、特点与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