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看,二专业教学部分实现了素质提高、工作能力提升等目标,但二专业所需要的学科交叉能力严重不足,这显然是不满足社会对其所需求人才的素质的要求的。对于教育部和学生、尤其是希望考取经济类专业研究生的本科生而言,双学位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更侧重于双学位本科生学科间基础理论知识的加强、专业口径的拓宽、学生本专业学习的促进。由这几方面的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现有教学基本达不到目标定位的要求。
(二)《西方经济学》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
1.《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的满意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国内现在的双学位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且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该高校双学位本科生的培养上,三种模式的教学对象所占比例分别为:1.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82.04%);2.以实践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如案例教学法[13](9.18%);3.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的启发式教学(8.78%)。对这三种教学模式,及目前主要的三种教学特点分别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得调查结果如下表3:
表3现有教学模式及教学特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百分比)
类似的,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非常不满意”按1~10的偏好程度分别赋值9、7、5、3、1,可得到三种教学模式及三种教学特点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
由于5.9852<6.4664<6.8604,故对三种教学模式按满意度偏好排序有:注入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然而,由前文可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三种教学模式按教学对象所占比例进行排序,其排序方式却恰恰完全相反,即启发式教学(8.78%)<开放式教学(9.18%)<注入式教学(82.04%)。
考察教学特点的得分情况,则发现学生更倾向于“理论应用相互穿插”的课堂教学方式。
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并着力于寻找如何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方法。由此,树立基本的经济观念,有助于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教学模式仍然主打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14],使得学生接收的知识并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经济观念。相反,理论应用相互穿插的开放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理论、掌握经济学思想,也更受学生的青睐。社会需要多方位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渴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学生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开放式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能有效地让老师帮助学生实现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可见,若将开放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组合应用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加以教师的合理教授,是能够实现社会、教育部、学生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的。
2.《西方经济学》学习后收获、困难及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首先,通过访谈的形式,总结出《西方经济学》双学位本科生主要面临的学习收获和困难。(1)收获:A.知识结构有所优化;B.知识面得到扩展;C.经济学理论功底有所提升;D.实际应用取得进步(开始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看现实问题);E.完全没帮助。(2)困难:A.文理差异,思维方式不同;B.老师讲课太快,学习有难度;C.课时安排太密集,精力不够;D.课程进程快,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E.对课程本身的学习有难度。然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选项设为多选,统计分析出各项收获和困难所占比例。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包括:(1)教学方法;(2)教学内容;(3)教学手段和工具;(4)作业和考试的匹配;(5)教学的差异性和共性平衡的掌握;(6)教学的总课时。采取在0~10分范围内打分的方式获取反馈结果,然后计算平均分数。调查结果如表4:
表4《西方经济学》学习后收获和困难调查结果
可见,《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对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在对知识结构的优化方面,结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这同1的调查结果的情况一致。学生的学习困难归结起来,均源于课程的进程太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理解,这一弊端也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得分情况表现出来。一方面,这是由于课时过紧、课程教学任务量过大;另一方面,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就在于一味地灌输,教师不与学生互动,在不清楚学生是否理解的情况下,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互动是教师能够得到教学反馈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可以反映老师当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采取什么方式的教学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出:正是缺乏这种师生互动性,导致双学位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优化程度稍显欠缺;同时,由于没有学生的反馈行为,导致教师不知道学生是否理解已讲知识,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教学计划。这些问题从多个角度导致双学位本科生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难以实现。
五、《西方经济学》教学供给侧改革路径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后迅速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何谓供给侧改革?它是相对于需求侧提出的。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而需求刺激却效果甚微。目前中国经济供需错配表现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教育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同样存在供需错配的问题。教育市场的细分以及不同市场差异性、分层性、针对性从未在高等教育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前所述,一方面高端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大量富裕阶层将子女送往国外就读,导致教育资源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城市化所带来的亿万进城农民工因得不到技能培训而不得不从事最低端的工作,从农村贫困转变为城市贫困。
本研究以二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旨在发现这一层面的供需错位。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而是满足需求群体的需要,完成供需对接的问题。研究发现四个方面的供需错位现象:一是培养目标上没有完成这一层次应该实现的学科的交叉、融合;二是培养模式上还是灌输式、理论学习为主,参与式案例讨论严重不足;三是内容上没有考虑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水平的差异性,相当部分学生逃课,因为听着听着就完全听不懂了;四是学生与多媒体结合运用不充分,大多是老师自己制作的简单PPT课件,课堂活跃度、趣味性都较低。由此,提出三大供给侧改革思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基于双学位本科《西方经济学》调查(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