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與鄭國盟誓:“不得鑄兵器。”後來這批銅造了三隻鐘。我們現在稱作金文的就是鑄刻在各種銅器上的文字。從文字發生學來看,甲骨文裏沒有“金”字,金文中有“金”、“銅”,但是沒有“銀”、“鐵”,這不是偶然的。這正反映冶煉技術的進步需要一個過程。郭沫若認為鐵出現在春秋時期。可見,“金”起初是指一切金屬,等鐵錫銀等廣泛使用後,詞義就發生了變化,“金”逐漸主要用來專指黃金了。《世說新語·德行》:“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現在在“金屬”、“五金”等複合詞中還保留了古代詞義的用法。
②臭:古義泛指各種氣味。既有好聞的,也有難聞的;既有香氣,也有臭氣。《周易·系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氣味象蘭草一樣芳香)。”在表示穢氣時在“臭”之前加“惡”,如《禮記·大學》:“如惡惡臭。”“惡臭”指難聞的氣味。後來又泛指各種氣味而專指穢氣,如大家熟悉的一句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也。”這裏“臭”和“香”相對,顯然指穢氣。
③宮: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稱“宮”。《說文·宀部》:“宮,室也。”《周易·困卦》:“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墨子·節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經典釋文·爾雅音義》:“宮,古者貴賤同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所居爲宮也。”先秦無論貴賤所住的地方皆稱宮,自秦始皇始專指皇帝所住的地方。隨
著封建社會的滅亡,“宮”的意義範圍又進一步縮小,現在指一些群衆集會的地方,如“文化宮”、“少年宮”、“科技宮”等。
④禽:古義爲飛禽走獸的總稱。《白虎通》:“禽者何?鳥獸之總名。”《周禮·天官·庖人》:“有六禽。”鄭玄注:“宜爲羔、豚、犢、麛、雉、雁。”《三國志·魏書·方技傳》:“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後來詞義範圍縮小專指鳥類,如《爾雅·釋鳥》:“二足而羽者謂之禽,四足而毛者謂之獸。”
⑤蟲:古代對動物的總稱。《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大戴禮記·易本命》:“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後指人以外的其他動物,《西遊記》第一回:“如今人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再後來專指昆蟲。今方言中,鳥稱蟲蟻,麻雀稱小蟲,蛇稱長蟲,虎稱大蟲,仍可見端倪。
此外,人們的稱謂“子、丈夫、丈人”等也屬於詞義範圍縮小的例子。
3、詞義範圍轉移(詞義轉移)
詞義在發展演變過程中,今義古義之間不存在類屬關係,只是具有一定的聯繫。詞義範圍由某一事類轉移到另一事類,由甲範圍變爲了乙範圍。按詞義轉移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1)詞義引申導致詞義轉移。比如:
暫:古義指突然、一下子。《說文·穴部》:“突,犬從穴中暫出也(狗突然從穴中出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後意義變爲短暫的、短時的,庾信《鏡賦》:“不肯片時入匣裏,暫出園中也自隨。”(哪怕是短暫地出去不久也把它隨身帶上)再後來變爲暫時的意思。在表示時間範疇不長久上,古今義有聯繫,但具體範圍發生了轉移,從僅表示時間“極短暫”到針對將來而言。
墳:本指大的土堆、河堤。《楚辭·九章·哀郢》“登大墳以遠望兮,”《詩經·周南·汝墳》“遵彼汝墳》”汝墳:汝水的大堤。在遠古,人死了,埋起來,並不堆土,後來在墓穴上堆土,堆成一個大堆。所以《禮記》上說“古者墓而不墳”,是說在墓穴上不堆土。《史記·文帝本紀》“不治墳,欲為省。”——不去治大墳,是想節省一點錢。後來,“墳”由土堆轉指墳墓,從《說文》到《新華字典》,“墳”都只是注“墳墓”這一層意思,但必須瞭解其最早的意思。
(2)同音通假導致詞義轉移
叔:《說文·又部》:“叔,拾也。從又,尗聲。”本義是拾取,撿,《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意思是說九月份去撿拾麻子。這是保存叔本義的一個非常難得的例子。叔在先秦時通常指兄弟排行在後的(伯仲叔季),本義很少用。實際上詞義已經轉移。段玉裁給《說文》“叔”字做注的時候說:“叔,少也。於其雙聲曡韻假借之,假借旣久,而叔之本義鮮知之者,惟見於《毛詩》而巳。從又於此知拾爲本義也。”他認為叔和少上古音相近,故可以同音通假,後來假借義占了優勢,詞義便轉移了。
難:本義鳥名,假借為“困難”的“難”。
(3)原因不明
諒:後代指原諒。宋歐陽修《與刁景純學士書》:“某之愚誠,所守如此,然雖胥公,亦未必諒某此心也。”但在先秦,它表示的不是這個
意思,而是誠實。《說文·言部》:“諒,信也。從言京聲。”《離騷》:“唯此黨人之不諒兮。”如果理解為不原諒就把古今義混淆了。《論語》裏孔子說過這樣的話:“友直,友諒,友多聞。”友諒就是和誠實的人交朋友,如果理解為原諒,專挑原諒自己的人交朋友,自己的涵養也就太差了。
替:先秦是“廢棄、衰萎”。春秋時,秦國的大將孟明打了敗仗,回到秦國,秦穆公認為責任不在孟明,應該由他來負責,所以書中說“不替孟明”。——不廢棄孟明的職務。文言詞“興替”是興盛和衰萎的意思。這是先秦“替”表示的意義。“替”指“代替”是後起義。《木蘭詩》“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個“替”是“代替”意義。“代替”意義產生以後,就排斥了它原來的意義,造成了詞義的轉移。
此外,“官、兵”等詞也表現爲詞義的轉移。
(二)詞義感情色彩不同
詞的感情色彩可分爲褒義、貶義、中性三類。詞以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詞的感情色彩沒有變化。但有少數詞的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變化的情形可以如右圖所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今词义的异同(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