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今词义的异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古今詞義的異同

【重點】:古今詞義發展變化的三种類型、辨別古今詞義的細微區別(微殊)

一、詞義的變化與辭彙的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講古今詞義的異同之前,首先應該明確,詞義的變化與辭彙的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辭彙是語言中所有詞的總合。辭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辭彙是由眾多的詞構成的,自古至今,辭彙是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變化着的。漢語的辭彙也一样,這種發展變化包括三個方面:

1、舊詞消亡。

由於社會制度的變更,與之密切聯繫的一些詞也就隨著舊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如:《左傳·昭公三年》有一段記載奴隸社會中把人分為十等的文字:“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由於奴隸制度的消亡,其中“皂、輿、隸、僚、僕、台”等表示各種奴隸等級的詞也就隨之而消亡了。

再如:?(兩歲牛)、犙(三歲牛);牭(四歲牛)——在以畜牧業生活為主的社會裏,這些詞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人們對牲畜的重視和認識。但當社會發展到以農耕為主的時代,這些專門的辭彙,就逐漸失去了它們存在的意義。因而這些辭彙以後就很少再用了。再如一些反映古代酷刑的詞:劓:割去鼻子;黥:在臉上刺字,並加墨於其上,又叫墨刑;臏:剔去膝蓋骨(孫臏),這些詞語也隨著舊制度的消亡而消亡了。

2、新詞產生。

詞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最為密切,對社會生活的變化反映最為敏感,因此辭彙的發展變化比起語音、語法也最快。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習俗等等的不斷變化,人類思維的深化,新思維、新概念也大量地產生出來,這些都要求語言能夠滿足新的交際需要,因而也就推動了新詞的大量產生。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不作舉例說明。

3、詞義的發展變化。

嚴格說來,人們對社會、自然的認識不斷深化,所有的詞義古今都有差異,比如以最簡單的“人”為例,古今所指雖然相同,但是古代人所理解的“人”跟我們今天觀念中的“人”肯定會有不同,又如古今

生活方式的變化也使一些詞的內涵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例如“坐”,古代是指雙膝著席,臀部落在腳後跟上,而現在是雙腳垂地,臀部著物。我們所講的詞義的變化,一般不包括這種概念上的差別。

由以上三點可知,我們講古今詞義的異同,只是辭彙演變中的一種情況。我們講的詞義異同,是指同一個詞,它所指的意義古代和現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古今詞義異同的基本情況

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同時又是有繼承性的。反映應在詞義上,古今詞義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繼承的一面,也有發展的一面。我們今天閱讀古書的一個難點,是詞義差異帶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有必要正確認識和掌握古今詞義演變的知識。

全面考核古今詞義的繼承和發展,我們發現,古今詞義的異同表現為三種情況:

1、古今意義基本相同

我們知道,古今漢語在詞義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語言中的基本詞彙,即語言辭彙中同人們千百年來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最基礎的部分,具有歷時的穩定性。這些詞數量不多,但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其意義基本未變。例如:

名詞——人、手、牛、羊、日、月、山、川、風、雨、雷、電。

動詞——出、入、起、立、哭、笑、打、罵、跳、叫。

形容詞——長、短、輕、重、方、圓、大、小、扁、平、尖、鈍、美、醜、善、惡。

數詞——一、二、三、四、十、百、千、萬。

上述諸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我們說“基本”,意味著它們自古及今並非沒有一點變化。例如,“人”的詞義,古人和今人的認識並不完全相同。

《說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現代漢語詞典》:“人,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可見,現代人對“人”的本質屬性的認識,要比古人深刻得多。但不管怎麼說,古語中的“人”和今語中的“人”,所指並無不同。基本詞彙的古今詞義基本相同,

體現了現代漢語對古代漢語的繼承關係。

基本詞彙裏的詞數量不多,卻是漢語辭彙的基本部分。正是這類詞,同發展緩慢的語法結構一起,保證了語言的穩固性。

還有一些詞雖然不屬於基本詞彙,但是古今意義也沒有發生變化。《說文》:“釣,鉤魚也。”即用魚鉤釣魚。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穀是沒有長好的糧食作物。古今沒有什麼變化。又如“蟋蟀”“芍藥”都是古書裏早就有的詞,現在它們還是這個意思。都反映了古今詞義有繼承性的一面。

就古代漢語的學習來說,基本詞彙一般不會給我們造成什麼困難。但是,即使是這部分詞,我們也要留心學習和比較,不能認為好懂而輕易放過。比如“去”,現在是“到、往”的意思,“我去北京”,北京是我將要到的地方,而古代則正好相反,“孔子去魯”,魯是孔子將要離開的地方。

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

有些詞,古今詞形(書寫形式)完全一樣,但含義迥異,即同字異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今词义的异同在线全文阅读。

古今词义的异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37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