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3#联络线施工方案(按施组质量、安全、环保改3) - 图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弓通过锚段关节时只与一支接触线接触,避免平行接触时产生压力峰值而导致受流恶化并且减少导线使用寿命。

从跨中两接触线等高点分别向锚柱方向对承力索和接触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进行调整,调整时先将悬挂点两边采用铁线临时悬挂固定,再将定位装置调整到位,依次对非支接触网安装吊弦,安装完毕拆除临时悬挂铁线。

对于绝缘锚段关节调整到位后,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标明绝缘子串安装中心点;在绝缘子串安装位置的两侧安装紧线器和紧线装置,操作紧线装置,使承力索和接触线松弛;在已标出的中心点开断承力索和接触线;安装承力索和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并剪掉多余的线材;将绝缘子串与承力索和接触线的终锚线夹相连接;拆除紧线器和紧线装置。 5.5.6电连接安装调整

接触网调整到位后,进行电连接安装,主要是安装横向电连接、关节电连接、线岔电连接以及股道电连接等。

电连接的预留弹簧圈一般需绕制三圈,弹簧圈内径为60mm,圈距保持20 mm,安装到位后圈底距接触线距离为300 mm;电连接线应顺绞结方向用同材质线材绑扎,电连接线应无松散、断股现象;电连接线通过线夹并接时,距线夹两端100mm处用同材质线材绑扎,绑扎长度为50mm,绑扎处电连接线外露20mm。

股道电连接应垂直线路布置,安装后保持弛度一致,竖直方向并沟线夹设置于距承力索200 mm处。

锚段关节或道岔电连接,其水平部分做成垂弧形,预留弛度为该处结构高度的1/4。

5.5.7质量复查

接触悬挂调整完毕,由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对区间、车站的接触网进行复核、检查,做好记录和签字确认。

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接触导线高度;接触网结构高度;接触线拉出值以及顺线路偏移值;

承力索横向及纵向偏移值;接触线线面状况;锚段关节内各线之间的间距、非支抬高高度等;横向电连接、关节电连接和线岔电连接是否安装到位。 5.6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施工工艺及方法

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 操作杆预配 隔离开关外观检查 质量复查 隔离开关引线安装 5.6.1隔离开关外观检查

检查开关绝缘瓷柱,瓷柱表面应光滑、无损伤、裂纹等现象。 检查开关绝缘瓷柱浇注部分及铁件,绝缘瓷柱浇注部分不得松软和辐射性裂纹,铁件应镀锌良好并与瓷件结合密贴,无锈蚀现象。

检查产品合格证,确认开关型号是否与设计相符,开关安装之前应由有关部

18

门进行电气试验。 5.6.2操作杆预配

现场测量开关柱地线孔至地面距离,计算操纵杆长度。

预配操纵杆,操纵杆与手动操作机构和轴套筒连接良好,并对操纵杆采取防腐措施。

5.6.3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

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开关托架及临时吊架,调平开关托架并用螺栓紧固。 利用吊架通过滑轮组提升开关至杆顶,用螺栓连接开关底座与托架,并保证开关刀闸方向正确。

在支柱上安装操作机构托架,将操纵杆与开关操作机构连接并紧固,调整开关分合闸角度到标准位置,调整完毕撤除临时吊架。 5.6.4隔离开关引线安装

测量开关触头和绝缘瓷柱以及绝缘瓷柱与接触网之间距离,按照测量长度截取引线。

清洁引线和开关的端头以及承力索与接触线连接点,并在连接点处涂导电膏。 利用梯车提升开关引线,必要时采用紧线装置调节其张力,在连接点处安装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夹安装应牢固,并且确保接触线无打弓、刮弓等现象,切断线头,整理开关引线,使其美观、圆滑。 5.6.5质量复查

开关安装完毕,由专业质检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对安装好的开关、托架、刀闸、操作杆、引线等进行检查,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完毕,由质量检查工程师做好记录和签字确认。 5.7分段绝缘器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 5.7.1分段绝缘器组装

拆除分段绝缘器包装,按照产品说明书对分段绝缘器组装件的数量和外观进行清点、检查。

按照产品说明书组装分段绝缘器。将组装好的分段绝缘器捆扎一根木板条,防治绝缘组件弯折受损,并与专用安装工具一并运到施工现场。 5.7.2分段绝缘器安装

在承力索、接触线上标出分段绝缘器中心点并在中心点两侧与线索连接的位置处做好标记。

通过补偿装置放松承力索、接触线,然后根据分段绝缘器的长度截去相应长度的承力索和接触线。

在承力索端头分别安装终端锚固线夹,再将承力索绝缘子与终端锚固线夹相连接。

在接触线两端用支撑线夹分别安装平衡附导线,并将吊索线夹卡装在接触线端头,然后将分段绝缘器本体与吊索线夹相连接,用力矩扳手拧紧顶紧螺栓。

安装分段绝缘器平衡吊弦。 5.7.3分段绝缘器调整

松开补偿装置调整分段绝缘器两端平衡螺栓接触到吊索线夹,把水平尺放到不锈钢滑板底面,调节平衡螺栓使接触线与不锈钢滑板同时接触到水平尺面。

调节平衡吊弦使滑板在横向及纵向呈水平状态,用水平尺在分段绝缘器滑板底面前后推动,确定顺利滑动。让带受电弓的检测车以3~5km/h的速度从分段绝缘器本体通过,确保受电弓顺利通过,若有必要,调节平衡螺栓及平衡吊弦来

19

改善分段绝缘器的平稳状况。 5.7.4质量检定

安装完毕,对分段绝缘器的各零配件、连接件的安装质量以及滑板平滑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行车安全。 5.8避雷器和接地安装施工工艺和方法

避雷器安装与调试施工工艺及方法与“隔离开关安装与调试施工工艺及方法”类似。

接触网所有支柱、悬挂底座、设备及距接触网带电体5米内的所有金属物体均需接地。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保护线与架空地线结合的集中接地方式,支柱安装采用双重绝缘,通过接地跳线与保护线相连。

部分支柱与架空地线无法直接连接,为对这部分零散支柱进行良好接地,采用单独接钢轨(有轨道电路地段通过火花间隙接钢轨)。

接地连线与各固定螺栓联接后,其走向原则上应横平竖直。接地引线一般沿支柱田野侧翼缘进行敷设,且保持顺直。上、中部地线宜

安装在支柱同侧。接地引线应根据设计要求用抱箍或Ф4mm铁线进行绑扎,保证地线与支柱密贴。

接地引线并接时,并沟线夹两端应外露50mm。绑扎铁线安装统一,应位于地线同侧,回头揻向支柱。

支柱下部地线应紧贴地面,在行人较多或站台上,应埋入地下设备(隔离开关、避雷器)接地应采用双接地,即设备接地端一支接回流线,另一支接接地极,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且两支接地均应连接可靠。 5.9接触网冷滑试验和检测

为提高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在工程全部或部分竣工后,必须对接触网进行技术检测,即冷滑试验。

目前我国接触网检测都是采用接触式检测,检测元件安装在受电弓上,通过受电弓在接触线上滑动,测量接触网的动态特性和几何参数。

这样的检测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接触网导线静态几何位置,并且当检测车速度过快时会影响检测精度,同时,由于检测元件安装在受电弓上,接触网随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造成重大损失。

在本标段接触网施工中,拟采用带有激光测量系统的接触网检测车对接触网进行技术检测,该检测车配备两套检测系统,即:非接触式检测系统和接触式检测系统。对接触网的测量主要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大类。 5.9.1接触网检测流程图

20

接触网检测流程如下图:

自检 克服大的缺陷 接触网静态检测 根据报告克服缺陷 接触网动态检测(低速) 根据报告克服缺陷

对整个接触网质量评价和总结 接触网动态检测(高速) 根据报告克服缺陷 接触网动态检测(中速) 根据报告克服缺陷 5.9.2接触网静态检测

静态检测项目

静态检测主要是测量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各部分静态尺寸,尤其是接触线的高度、拉出值和抬升量等技术参数。应用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对静态的接触网进行自动检测,其检测速度快、测量精度高, 能够真实反映接触网的几何位置,且其检测精度不受检测车的速度影响。通过对接触网的静态检测,我们就能全面地评价接触网的工程质量,进而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接触网的施工水平。

静态检测的具体内容有:接触线高度、接触线的拉出值、接触线的弛度、接触线的坡度、定位器、锚段关节处的设计尺寸、接触网的有关几何尺寸等。 5.9.3接触网动态检测

在接触网静态检测的基础之上,将接触网静态检测装置与接触式检测系统配合使用,即可检测出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技术参数。模拟受电弓应按设计给定的营业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最大抬升量和最大摆动量制作。接触网动态检测分如下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受电弓静态接触压力:10N 检测车运行速度:5km/h

21

检测主要内容:接触线高度、拉出值;打印出接触线高度及拉出值曲线图 第二阶段:

受电弓静态接触压力:70N 检测车运行速度:30~40km/h

检测主要内容:接触线高度、拉出值、硬点及弓网关系状态、接触线坡度等曲线图,并给出超限值

第三阶段

受电弓静态接触压力:70N 检测车运行速度:80km/h

检测主要内容:接触线高度、拉出值、硬点及接触压力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3#联络线施工方案(按施组质量、安全、环保改3)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1、3#联络线施工方案(按施组质量、安全、环保改3) - 图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16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