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立杆整正施工工艺及方法
本标段接触网支柱为基础支柱。在基坑开挖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必须及时进行基础浇注,在达到基础养护期后,再进行组织立杆整正。 5.1.1立杆整正施工工艺流程图
立杆整正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支柱运输到位 支柱外观检查 基坑(基础)复查 质量检定 支柱整正 立杆 5.1.2立杆前准备
立杆作业前,依据立杆顺序按设计型号对支柱进行备杆。对接触网支柱应进行外观检查,检验合格方可使用。钢柱不得有弯曲、扭转等现象,基础螺栓孔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热浸镀锌钢柱镀层应均匀、光滑,并不得有过度酸洗造成的蚀坑、泛酸等现象。
机械立杆之前对基坑深度、标高、侧面限界等进行复核,对基础的螺栓间距、外露尺寸以及基础面标高等技术参数进行复核,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5.1.3机械立杆
施工机械到达施工现场后,吊车对准接触网基础位置;人工将钢丝套套牢接触网支柱,并与吊钩连挂;由地面指挥员统一指挥,缓慢、平稳地吊起支柱,禁止支柱与其它物体相碰;徐徐将支柱从上至下放下,并由施工人员扶持支柱;待接触网支柱对准基础螺栓位置,螺栓孔落入螺栓上时,施工人员应立即对钢柱对角螺栓配戴螺帽,确保支柱稳固。 5.1.4支柱整正
利用钢管套筒将基础螺栓螺帽紧固,并用经纬仪、丁字尺和钢卷尺对支柱的限界和倾斜度进行复核,整正完毕对螺栓螺帽采取防腐措施。
支柱整正完毕撤除整杆机具和测量工具。 5.1.5支柱整正的质量复查
质检员、工程技术人员对接触网支柱进行复核、检查,确认支柱的侧面限界、倾斜度等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会同有关站前单位或工务部门共同确认设计轨面标高,在支柱上标注轨面标准红线,作为上部施工的基准。
曲内支柱均应直立,施工偏差为0~0.5%;曲外和直线上的支柱,外侧倾斜率0~0.5%,且保证支柱受力后不能向受力方向倾斜。 5.1.6路肩恢复及边坡培护
支柱稳固后,基础四周杂物、弃土应及时清理,路肩破坏处,采用砂浆抹平恢复至原样。支柱与排水沟发生干扰时,宜对排水沟按原宽度、深度进行改移。行人较多地段,水沟恢复时应铺设盖板。
基础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或培土加固。浆砌片石培护时,片石应挤压紧密,堆砌整齐,砂浆应饱满;边坡培土时,培土厚度不小于1米,并分层夯实,其坡度与路基护坡相同,所培土的土质需经检验,禁止使用膨胀土等其他不良土质进行培土,培土时禁止在路基上“就地取材”,培土完毕后在边坡上种植草皮以防止
13
水土流失。
5.2支柱悬挂装配施工工艺及方法
支柱悬挂装配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腕臂预配 微机处理 数据采集 支柱装配的质量复查 支柱装配 5.2.1数据采集
支柱悬挂装配所需采集的数据包括:支柱的埋深、侧面限界、倾斜度、结构高度、承力索距轨平面高度以及承力索横向和纵向偏移、接触线拉出值等。
线路资料:曲线表、线路曲线半径、外轨超高及各零件装配尺寸。 零件尺寸:绝缘子、各连接零件装配尺寸。 5.2.2微机处理
将所采集到的各技术参数输入微机,通过微机计算支柱腕臂各安装尺寸。 5.2.3腕臂预配
依据参数表在工厂对腕臂进行预配,支柱预配的各长度尺寸误差不得大于2mm,预配过程中,各螺栓穿向应一致,所有螺栓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采用梅花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将预配好的腕臂分区间、分车站统一进行编号。 5.2.4支柱装配
依据微机计算的安装高度,从支柱轨面标准线处由下至上测量腕臂底座安装高度,并作标识。
先在测量高度处安装支柱腕臂底座,腕臂底座必须紧固到设计力矩。
利用作业车可大大提高安装速度,提高作业效率。作业车到达支柱位置后,将斜腕臂棒瓶侧与底座直接连接,另一侧由施工人员扶持;人工将腕臂推靠支柱,将水平腕臂与底座相连接。
困难情况下,采用人工安装方式。在底座设计安装位置上方500mm处悬挂滑轮,用麻绳捆绑斜腕臂根部,通过滑轮人工将腕臂提升至设计安装位置处,棒瓶不得与支柱相碰。腕臂螺栓均采用梅花扳手配合力矩扳手紧固。 5.2.5支柱装配的质量复查
由质检员、现场技术人员对安装完毕的腕臂进行质量检查,确认腕臂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内容包括:腕臂安装方式;腕臂底座距轨面标准线的安装高度;腕臂各连接件是否连接牢固等,并填写安装记录。 5.3附加导线架设与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
附加导线架设与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附加导线架设 肩架安装 施工前准备 跳线安装 落锚 附加导线安装
5.3.1施工前准备
对线路进行彻底检查,确认锚柱拉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不再有影响附加导
14
线架设的因素存在。对架线所需的线材、机具进行充分准备和检查。 5.3.2肩架安装
依据设计安装高度,采用钢卷尺依次测量接触网支柱肩架安装位置,并作出标识,按标识位置安装。
肩架选型应适宜,在参照设计的基础上,对曲线、转角、峭壁等特殊位置的安装方式可调整选型,以保证附加导线自然平滑过渡;采用带斜拉线的长肩架时,斜拉线应顺直,回头长度及回头工艺应统一;肩架安装应水平,末端可约稍抬高50~100mm;肩架固定螺栓统一由主角钢侧穿向副角钢侧。
一般情况下,同类肩架在顺线路方向上应安装于支柱同一侧面,并应尽量缩小高度误差,同一地段、同一安装方式时应使附加导线基本处于同一高度。 5.3.3附加导线架设
安装附加导线终端锚固线夹,剪除多余的线索尾巴;将附加导线终端头与下锚装置相连接。
附加导线线盘应置于锚柱附近,线盘应稳固,并由专人负责线盘的转动、张力的控制。
附加导线架设过程中,将线索置于放线滑轮内,用绳索提升滑轮,采用铁线临时固定在附加导线肩架上,线索不得拖地磨损。每隔200m左右,设置一人巡视和检查已架设的附加导线,并及时通过对讲机与现场负责人联络。
架线完毕,在落锚支柱上对附加导线进行临时下锚,落锚时应预留足够长度的线材。
施工人员对架线区段进行反复巡视、检查,检查所架设的附加导线是否被滑轮卡滞;线索是否被磨损或其它影响线索质量的异状。 5.3.4附加导线安装
附加导线架设到位后,利用紧线装置在落锚支柱处对附加导线进行紧线,直至导线弛度符合设计要求。
附加导线采用悬式绝缘子固定时,绝缘子串在平均温度时应处于垂线路平面;附加导线采用针式绝缘子固定时,绑扎工艺应统一美观。
长吊环、鞍子在曲线地段按受力方向要求安装,直线地段安装方向应统一。 鞍子内铝绑带缠绕应密实均匀,两端统一外露鞍子20mm。 5.3.5落锚
附加导线安装完毕,安装附加导线终端锚固线夹,将终锚线夹与下锚装置相连接,并剪掉多余的线材。
5.4接触悬挂架设施工工艺及方法
接触悬挂架设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机械架线 起锚 架线前准备 落锚 线路检查 5.4.1架线前准备
为提高架线质量,确保接触导线在高速运行状态优良,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放线进行接触网架线作业。
架线前对道口、电力通讯线、曲线、桥梁等进行彻底检查,确认是否具备架线条件,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15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具体的架线作业程序和方案,并提前向线路运营单位和相关部门提报架线区间、时间、范围以及架线车组行进路径等作业计划。
对架线所需的线材按照设计锚段长度进行预配(正线承力索和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并对架线所需要机具和工具进行充分准备和检查。 5.4.2起锚
起锚人员将线索头剪断整齐,安装线索终端锚固线夹。
将接触线线与锚柱上的下锚装置连挂,起锚需要穿线时,将作业车停靠穿线位置然后进行穿线。
按照设计及计算张力对接触线和承力索加装坠砣,并监护补偿装置在张力放线时的状态。 5.4.3机械架线
架线作业组根据线路状况控制和调节放线车速度、保证放线车速度不高于5km/h,并利用作业平台在腕臂支柱处用滑轮临时悬挂承力索和接触线,曲线区段采用双滑轮悬吊,避免对接触线的平直度产生影响。
接触网采用S钩和C钩滑轮对接触网进行临时悬挂,并对曲线区段的接触导线在腕臂上用铁线临时进行加固,保证架线时导线偏角不致于过大。
为避免架线时线索与腕臂磨擦而受损、防止折断支持装置的棒式瓷瓶,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配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架线过程中,沿线每隔400m设置一个巡视人员,监视和检查已架接触网的受力状况,并及时用对讲机与现场负责人联络。 5.4.4落锚
落锚组先将下锚补偿装置安装好,等待下锚。接触网架设至锚柱时按照设计张力对承力索和接触线分别进行下锚:算出该锚段内的余线长度,以便确定紧线装置安装位置,然后对线索施加一定张力,与起锚人员和巡视人员联络,确认其已到位,同时堆码好坠砣。
架线车一次停到位,安装紧线器,将紧线器的钢丝套与架线车上紧线装置钢丝绳连接,紧线装置开始紧线;紧线装置紧线时,起锚人员及时用对讲机与落锚处联络,当起锚坠砣达到计算高度时,将接触网线索与下锚补偿装置模拟连接,在需断线处作出标记。
开断接触网线索,安装终端锚固线夹;将下锚终端锚固线夹通过杵环杆、下锚绝缘子与锚柱上的下锚补偿装置连接;紧线装置松线,拆除紧线器,作业平台旋转恢复至正常位置。
在起锚处,人力向上抬升坠砣,帮助克服锚段内各悬挂点的摩擦力,使下锚坠砣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5.4.5线路检查
架线完毕对线路进行复查,确认无脱线、挂线等现象,道口及电力线处距离符合设计规范,无其它异常现象,并且接触悬挂点以及下锚处受力良好,架线完毕严禁作业人员蹬踩接触线或使接触线受外界集中负荷。 5.5接触悬挂调整施工工艺及方法
接触悬挂调整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 施工前准备 定位装置安装与调整 中锚安装 锚段关节调整 16 接触线高度及弛度调整 质量复查 电连接安装调整
5.5.1施工前准备
充分准备和检查接触网调整所需要的设备、材料以及施工工机具;根据施工计划安排,编制具体作业方案。对需要封锁线路的施工作业,应提前向有关单位和部门申报作业计划。 5.5.2中锚安装
中心锚结安装前,承力索和接触线的补偿坠砣高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中心锚结柱腕臂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铁线临时固定中心锚结区段内的接触线高度。按照现场中心锚结实际长度,预制承力索与接触线中锚绳。
承力索中锚绳安装:将承力索中锚绳一端在中锚柱固定,利用梯车或作业车将中锚绳拉紧至另一根锚柱上,对承力索中锚绳施加张力,中锚绳弛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安装紧线装置,并开断中锚绳,在锚柱上进行下锚。
接触线中锚绳安装:将接触线中锚绳在设计位置固定在接触线上,另一端安装紧线装置,并施加张力,接触线弛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在承力索上固定接触线中锚绳。采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侧接触线中锚绳。 5.5.3定位装置安装与调整
按照设计要求从中锚向两侧依次安装定位器装置,定位线夹安装以线夹本体受力为原则,即:正定位时螺栓从田野侧穿向线路侧,反定位时螺栓从线路侧穿向田野侧。
测量各定位处轨面超高,按照设计要求计算接触线定位的位置以及安装温度时腕臂和定位器顺线路偏移值,并在钢轨上进行标识。
顺线路方向调整腕臂偏移量,将定位环调整到标准位置,复核承力索安装高度,并对腕臂进行微调。将定位点两侧的接触线高度调整到位,采用铁线临时固定。按照设计拉出值,将接触线至线路中心的距离调整到位。 5.5.4接触线高度及弛度调整
采用激光测量仪测量承力索的高度及横向偏移值,精确到毫米。将接触悬挂的技术参数以及测量结果输入微机,通过微机对所需安装的整体吊弦进行计算。
依据微机计算参数表,在工厂对整体吊弦长度进行预制,整体吊弦制作误差不超过±1.5mm,制作完毕应分类别对吊弦进行标号,并分类别运到施工现场。
按照吊弦计算安装位置对吊弦间距逐一进行测量,并作出标记。 作业车或梯车到达预定施工区段后,从中锚向下锚方向对接触导线高度及弛度进行调整,调整前对接触线高度进行复测;确认接触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后,依照吊弦间距从悬挂点向跨中逐一安装吊弦,吊弦安装应一次到位。
吊弦安装完毕拆除临时悬挂铁线。 5.5.5锚段关节调整
从中锚侧向中心柱方向对工作支逐步进行调整,接触导线的拉出值、悬挂点处承力索的横向偏移和纵向偏移以及承力索距轨面高度,按照区间中间柱调整方法应一次调整到位,直至调至中心柱为止;同样方法对另一工作支进行调整。
从中心柱分别向跨中进行调整,两接触线应在跨中异面相交,以此可保证受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3#联络线施工方案(按施组质量、安全、环保改3)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