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www.yszybase.com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5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 得到 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弧线表示电子
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 (1)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5,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5;最外层电子数是5,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为磷元素,可形成单质红磷,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故答案为:(1)15;得到;(2)4P+5O2
2P2O5.
2P2O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10.(4分)(2015?武汉)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 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www.yszybase.com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变浑浊 ,推测依据是 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根据碳酸钠在乙醇中不易溶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 (1)据表格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故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故填:26.5%;
(3)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故生成碳酸钠会出现浑浊现象,故填:溶液变浑浊,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知识,完成此
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7分)(2015?武汉)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 ,从C到D液体的pH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可能含有 氯化钾 ;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稀硝酸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硝酸银 ,观察现象.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www.yszybase.com
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能、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
碳酸能、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从C到D液体的酸性增强,液体的pH减小;
(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故答为:(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 (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 (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稀硝酸,硝酸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鉴别和推断,难度稍大,了解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
子的检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5分)(2015?武汉)有些晶体按比例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带有结晶水的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脱去结晶水.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xH2O
(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
Ⅰ.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
Ⅱ.取质量为m的草酸晶体,加热至完全分解,将产物全部通入以上装置;
Ⅲ.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
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A、B、C所得数据计算该草酸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www.yszybase.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 浓硫酸 ;装置B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 一氧化碳 的体积.
(2)乙同学对利用装置B测量结果计算的可靠性经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自己的计算结果 偏大 (填“偏小”或“偏大”). (3)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计算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式
表示).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量气装置;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加热后的产物来分析,A是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蒸气、B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
碳,C是收集生成的一氧化碳;
(2)根据题意,A中残留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3)根据参加反应的草酸晶体以及生成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 (1)吸收生成的水蒸气应该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用浓氢氧化钠溶
液;最后剩余的一氧化碳气体进入注射器;故填:浓硫酸;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 (2)气体部分残留在A中,导致少量的二氧化碳没有被B装置完全吸收,A质量偏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填:偏大;
(3)解:H2C2O4?xH2O
(x+1)H2O+CO2↑+CO↑
90+18x 18(x+1) m a 则:x=
则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目的信息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本
题要求熟练运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和计算. 13.(6分)(2015?武汉)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白色的硫酸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无色溶液10g.请计算: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1.42g ; (2)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www.yszybase.com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题意,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无色溶液10g,得到的无色溶液为硫酸钠溶液,可计算出生成硫酸钠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加入的硫酸铜固体的质量、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解答:解: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0g×14.2%=1.42g.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y, 2NaOH+CuSO4=Cu(OH)2↓+Na2SO4 160 98 142 x y 1.42g
x=1.6g y=0.98g
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0.98g+10g﹣1.6g=9.38g. 答:(1)1.42g;(2)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9.3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
算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北省武汉市2015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