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最新的教学案例来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模拟逼真的教育管理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互联网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教学工具,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教学平台等方式对课程或者科研内容进行沟通,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8]构建课内外双向学习系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学的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起到教学辅助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理论课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新技术的实践应用中构建互联网+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模式,改进教学方式,实现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
3总结
教育管理学无论是作为管理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作为教育学学科的一个分支,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与经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时代性强、实践性强,需要“走出去”、需要“接地气”,不断跟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关照本国本地域的历史状况、体制机制和实际情况,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才能充分把握好教学的“脉搏”,达成令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3篇:情境教学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黄清霞(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摘要:随着高校转型发展的深化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提出,传统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面临多方面的危机。基于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体验多种管理情境,切实掌握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在教育管理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如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三个方面开展论述,以促进情境教学法在教育管理学课堂中的深入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教育管理学理论内涵教学应用
《教育管理学》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均需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当前国内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仍未脱离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过多地强调学科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未能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需要。此外,教育管理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从实践中吸取管理经验,同时需要将教育管理相关理念应用于实际。因此,为了提高教育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管理学的课堂教学需要跳出传统的纸上谈兵“教”,走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通过创设情境,增加课堂魅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育管理能力,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分析
情境教学的概念最先出现在由Brown,Collin,Duguid所写的发表于1989年的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的论文中。他们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1]。该论述强调了情境对于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情境教学法最开始运用于外语教学中,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的深化、应用的发展,现已被运用于多门学科教学中,如语文教学、历史教学、体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关于情境教学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事件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的环境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3]。“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4]。从以上多种关于情境教学的表达中我们发现,关于情境教学的主要争议在于“设置何种情境”,是真实的情境还是模拟的情境;关于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目的,看法较为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方法的运用主体毫无疑问是教师,应用的客体是学生,我们必须清楚在情景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在情境场景的创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无论是真实问题情境还是模拟问题情境的创设都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认为情境教学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所授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或是事实的或是虚拟的场景,开展模拟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育管理现象环绕学生周围,要在教育管理学的课堂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效果,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教育管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育管理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探析
(一)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转型、改革深化的过程中,一批高等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其人才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管理学课堂中应该突出“应用”二字,以适应高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需要。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已不能满足应用型专业建设下对于教育管理学课堂提出的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相应理论的使用,对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满足应用型专业建设的需要,适应高校的转型发展。
(二)实现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需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教育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教育性。要实现教育性与德育性的完美结合,要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将相关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所需要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以情唤情”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应用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