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师家沟古建筑群修缮工程施工
施 工 方 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目的与编制依据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第三章 维修原则
第四章 工程概况与历史沿革 第五章 施工准备与部署 第六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工程做法 第七章 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八章 安全管理措施
第九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十章 工期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 季节性施工方案 第十二章 降低成本措施 第十三章 施工现场环保管理措施 第十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
第十五章 施工进度计划管理与控制措施 第十六章 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第十七章 构件、附属文物等保护措施 第十八章 施工资料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第十九章 施工注意事项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拟派往本招标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 编制目的与编制依据
一、 编制目的
本施工方案是为工程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整个工程
的施工管理和组织施工,确保优质、安全、文明地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师家沟古建筑群得以完整的保护与延续,各种工艺、施工传统做法等得以保护与传承。
二、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2003年) 3.《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1986) 4.《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 6.《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4) 7、《山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8.《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9.《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 10.《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11.《中国古建筑彩画艺术》
12.《古建筑木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86) 1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7、《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方地区)》CJJ39-91 18、《山西省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9、招标文件
20、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勘察设计的《师家沟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勘察设计图纸》。
21、业主要求的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各规定。 22、政府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1 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核心,采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2 实行项目法施工,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岗位技术负责制、成本核算制和现场管理规范化。
3 弘扬企业精神,坚持企业质量方针,严格执行企业颁布的质量体系文件,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履行工程承包合同,优质、安全、文明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二、实施目标
1 质量目标:严格按设计、业主的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质量达到合格工程标准。
2 工期目标:自开工之日起按工期完成合同承包内容,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优化网络计划,力争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3 管理目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严格按总平面图进行现场临建搭设,搞好文明施工,争创“文明、优良、标准化”现场。
4 安全目标: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达到: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坍塌。
5 文明施工目标:工作现场文明整洁,争创文明工地。
第三章 维修原则
一、 尽量保留原有构件,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保养时,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与“整旧如旧”的科学理念。施工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尽量保留原有构件,对于局部残损的构件,修补加固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得随意更换新构件。借以从本质上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保持文物建筑特性。
二、 加固补强措施要坚持可逆性与可识别性原则:
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修缮过程的可逆性,保证修缮后的可再处理性,
尽量选择使用与原构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传统工艺技法,为后人的研究、识别、处理、修缮留有更多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 三、 尊重当地传统习俗,优先采用传统技术,保持该建筑独特风貌的原则:
在修缮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留不同时期有价值的遗存,保护其传承发展关系,保存其风格样式的丰富性,而不片面追求形式统一和外观一致。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也须优先采用地方营造手法实施修缮。 四、 质量第一的原则:
文物修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质量,在修缮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质量意识与管理,从工程材料、修缮工艺、施工工序等方面要符合国家古建筑行业等有关质量标准与法规。
第四章 工程概况与历史沿革
一、工程概况
据“勍香遗址”、“古郡遗址”。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汾西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唐虞、夏属冀州,为纳总甸腹地。商仍属冀州。周初名彘。春秋属晋国。战国属魏、后属赵。秦属河东郡。西汉为 县地,亦属河东郡。三国属魏,属平阳郡。西晋也属平阳郡。北齐置临汾县,属临汾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汾县为河西县,隋末废,属临汾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汾西县,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属晋州。五代属晋州。北宋属河东路平阳府。金代属汉东南路平阳路。贞佑三年(1215)属霍州。元属晋宁路。明清属平阳府。民国初属阳府。河东道。1927年属山西省。1946年8月29日汾西解放,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第九专署。1949年10月属晋南专区。1950年1月属临汾专区。1954年9月,属晋南专。1958年6月与霍州县合区设霍汾县。1958年10月撤销霍汾县,并入洪洞县。1959年9月复置霍汾县。1961年5月,恢复汾西县建置,属晋南专区。1971年5月至今属临汾地区。
师家沟村所在的东南部地势较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为盆地边缘残垣沟壑区。该村位于山体向阳面,三面环山,随山就势建造窑洞,并利用窑洞顶部平坦屋面造就宽阔院落,改变了山地平坦地面狭小弊病,形成独特的村落形态。村南一条节令河蜿蜒而过,汇入村东对竹河,为村民提供了可靠水源。
地质:汾西县地处吕梁山大背斜东侧,为背斜中轴隆起部与临汾断陷盆地的过度地带,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西部为基岩山地,平均海拔1200-1300m,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地层由奥陶系灰岩二叠砂岩等岩石组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师家沟古建筑群施工方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