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团体辅导对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提升
一、摘要: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的开展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提升中发挥着重大意义。大学生领导力辅导是作为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模式的一种崭新形式,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和心理互动,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和提升个人成功素质,不仅帮助成员重新审视自己,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人,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力量,也为如何提升自我成功素质指引方向。
关键词 团体辅导 学生干部 领导力 必要性 正文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分制的逐步实行,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立一支精干、高效、敬业、务实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特殊作用,如何提升学生干部的领导力问题成为关键。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对学生干部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干部领导力的提升起到必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干部团体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正确地分析高校学生组织的特点和目前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干部在社团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1、高校学生干部团体的特点。大学生社团一般是高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
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社团作为自愿性的组织,具备以下的特点:
第一,自主性。高校学生干部团体的最大特点是其自主权较大,它不像其他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在学校团委直接领导下运作),学校权力机关对它限制小,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相关章程下自主开展学生活动。这种自主权还明显体现在大学生进入各社团几乎没有门槛限制,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交纳少许会费,即可成为某社团成员。
第二,群众性。高校学生团体活动在内容方面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在形式方面自由度较强,充满创新色彩,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团招新季节,社团老会员就会积极主动地向新生介绍各自社团特色。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憧憬的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易加入社团中来。社团成员分布也极其广泛,有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的学生。
第三,随意性。高校学生干部很少受到学校严格的制度限制,部分社团组织纪律松散,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组织形式上队伍与其成员之间的维系仅凭兴趣爱好,出入自由,流动性大。学生干部参加社团活动比较随意,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2.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2.1功利思想严重,缺少服务意识
有些学生干部缺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有的学生担任干部的动机是想捞取政治资本和教师的信赖,为以后入党、就业提供便利。因此,个别学生干部存在入党之前努力工作、加油
工作,入党以后则出现事事 能以身作则,不能起表率作用的现象。还有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在工作中强调索取与报酬,容易患得患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精神。
2.2学习与工作不协调,学习成绩不突出
学生干部的专业知识学习,一直都是影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一些学生干部过分热衷于班级工作或社会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迟到,经常以学生工作为理由不去上课,该听的课不昕,该做的作业不做,该参加的实验不参加,专业知识学得一团糟虽然工作积极性高、能力强,但学习出现多门不及格,甚至到了退学边缘。 2.3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缺少团队协作精神
学会合作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的学生干部看不得周围的干部工作能力比自己强,不是想方设法弥补自己不足主动学习他人的长处,而是在背后搞名堂,甚至拉帮结派。由于缺乏整体的团队精神,各个部门问各自为政,不能形成整体的合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工作的成效。
2.4工作方法僵化。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工作思路与方法僵化,缺乏新意,这是学生干部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习惯于开展常规性的工作,在内容上往往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在组织形式上,也容易照搬原来的组织形式使得组织形式滞后于广大学生的需求,易造成工作中的失误。如班级活动通常局限在参观动物园、公园或者班级聚餐等,在同学中不能引起共鸣。
二、开展团体辅导的必要性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
高校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领导团体,班级、社团、学生会。高校学生十部参与一定的社会工作,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学生干部工作成为帮助学生自己成长、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方式。对其进行良好的团体辅导是必要的,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心理教育效率的需要
2.1 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干部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
2.2 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
2.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团体辅导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工具,在这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所无可比拟的功能。因此,开展团辅是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三、团体辅导对提升学生干部领导力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团体更具战斗力。通过团体心理咨询,使学生干部在温暖、信任的环境中学习或改变行为,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震撼而产生团体动力,进而形成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等良好作风的领导核心集体。同时,活动中学生干部间的互动性交流,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改进组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增强团体领导核心的战斗力,从而增强团体管理的有效性。 2.有利于满足学生干部的归属感,使队伍更具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扩大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团体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干部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和干部之间的相互认同,进而满足学生干部的归属感,使队伍更具有凝聚力。
3、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组织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具体工作对学生干部进行指导。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鼓励学生干部积极自学管理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领导技巧。引导学生干部学会调查研究,因为只有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干部才能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心声,才能取得科学决策的依据,才能发现新方法、好方法。由于这些方法来自于同学,所以在决策的实施过程能够得到其他同学更多的配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利于引导学生干部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生干部要带领全体同学全面进步,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成绩,那么学生干部这个 “模范”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因此 ,高校 的学生 干部应 该切实带头做到 “以学为主”,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综述
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学生干部改变和成长有其独特的效能,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发挥领导才能的前提,在其所得到的帮助是在个别辅导中不能获得的。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等。所以,我们在大力推进高校开展团辅的同时,还要兼顾个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开展,真正为学生干部解决心理压力,更好的领导一个团体,更高效的提升其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编.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与实践.[E]京师范学院卅版社,1992.
[2]杨姿楚,张福新.挖掘高校学生会潜质打造和发展人才培养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06.
[3]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悉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4]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6,14-2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团体辅导与学生干部领导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