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2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教学目的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产生共鸣,激发背诵与要求 兴起,背诵诗句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程 序 一、揭示课题 1、阅读标题,猜一猜作者要给祖国妈妈说些什么样的悄悄话? 2、作者到底给祖国妈妈说了些什么悄悄话? 3、出示标题,学生读题。 4、让我们去听听作者的悄悄话吧! 二、朗读诗句,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音,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通过诵读了解大概内容。 2、学生交流汇报 (1)交流字词情况,品读好词。 ①字音的辨析。 ②字形上的辨析。 ③书写要点。 ④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并用新词练习造句。 (2)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 个人随笔

1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自悟。 作者对祖国妈妈说了哪些悄悄话?你读懂了哪些?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悄悄话”?在诗旁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交流讨论,推荐班内汇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到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总结归纳一下吧!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亲昵 德高望重 遗著 沐浴 2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难点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情感。 体会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积累 教 学 程 序 一、回顾导入 1、听写生字。 2、辨析词组。 3、说说文章的大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称呼》前三句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写?写的是什么呢?最后一句又以什么身份来写?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我们如何去朗读才能产生共鸣? (1)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同桌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①前三句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我”“爸爸”“爷爷”三代人都称呼祖国为“母亲”,祖国母亲有千千万万的儿女。最后一句,则为自己是“母亲”最年幼的儿子感到无限光荣,爱国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②朗读时,前三句要读出天真、童稚的语气;第四句要读出激动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4)学生朗读体会。 个人随笔 3

2、《年龄》第一句“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与“正 焕发出火红的青春”是否予盾?如何理解?你对方志敏有多少了解?如今的中国又是怎样的呢?今昔对照你有何感受? (1)学生在书上批注点评。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①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先人”写出了祖国母亲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用“火红的青春”写出了祖国今天的新面貌,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决心、信心。 ②一、二句诗的前半句宜稍慢,低沉些,后半句稍快;第三句宜高亢些。 (3)指名学生朗读体会。 3、朗读诗歌,背诵喜欢的诗歌。 三、拓展、激发 对于祖国妈妈,你有哪些悄悄话说呢?学做小诗人,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之情。 1.自写小诗 2、交流、点评。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何想法?请谈谈。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1、说给祖国妈妈的悄悄话 称呼——祖国妈妈 年龄——越浩越年轻 画像——长得像妈 4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2 香港有棵老榕树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难点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想象。 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 学 程 序 一、 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鸟鸣的声音或口技表演鸟鸣的声音。 2、交流听后的感受。 ⑴你听到了什么?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⑵教师点拨:鸟在茂密的树木中自由自在地鸣叫、习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的谐。 3、什么地方有这样的美妙和谐呢?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香港的老榕树,一起学习《香港有棵老榕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⑴自主学习生字词。 ⑵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齐读,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⑶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2、梳理层次,把握主要内容。 个人随笔 5

⑴理清文章有脉络。文章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的内容?体会 到作者对老榕树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⑵小组交流讨论。 ⑶汇报、点评。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趣 1、自主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圈点批注。 2、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老榕树的情感。 3、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受了作者对老榕树的情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2 香港有棵老榕树 沧海桑田 见缝插针 恍然大悟 轻而易举 举世瞩目 神气十足 6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2香港有棵老榕树 教学目的 与要求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让学生自主读议,找出具体的句子,领悟文章的主旨。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教 学 程 序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质疑解难 1、边读边画,提出各方面的疑问。 2、交流自己的疑问。 3、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 ⑴这棵老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⑵这棵老榕树的昂贵究竟在何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⑶“树,活的树,又不卖,何言其贵”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⑷为什么要写一位老作家访问香港的往事? ⑸第12自然段的朗读语调应该是什么样的? ⑹如何现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个人随笔 7

4、小组讨论,推荐一名学生班内汇报交流。 5、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三,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教师朗读《鸟的天堂》。 2、学生结合课文,变感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们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将自己的启示总结一下吧! 2 香港有棵老榕树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超级待遇 香港人 老榕树 明智远见 8

课时教案

课 题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难点 3城市的明眸 备课时间 月 日 第 节 总序第 节 执行时间 月 日 通过诵读、自学、交流、讨论,读中想象,读中感受,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 学 程 序 一、揭题导入 每年人都有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情,能看到人的内心,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城市也有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城市的无限风学,即明亮的眼睛。 1、教师的板书“明眸”并教读字音,解释意思,即明亮的眼睛。 2、板书“城市的明眸”。 3、学生读题,质疑:“城市的明眸”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4、展示青岛风学图片,让学生谈谈最深印象。 5、揭示课题。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青岛的雕塑,这就是城市的明眸。 二、再读课文,自学交流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1题,交流讨论:“城市明眸”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的城市的明眸? ⑴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思考,圏点批注。 ⑵交流讨论。 抓住文章第1自然比喻手法的运用来理解,“城市明眸”指的精美的城市雕塑。结尾强调了这些雕塑为城市增添了诸 多风景,“倍加亮丽了青岛”,多么“使人迷恋”,所以说 个人随笔 教具准备 与青岛雕塑有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9

它是“城市明眸”。 ⑶引导学生体会开头、结尾的写法。 以“城市明眸”开头,又以“城市明眸”结尾,这就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继续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课文介绍 了哪些雕塑园区?写得最详细的哪一个雕塑园?具体是怎样写的? ⑴学生自读课文,在书上圏点批注。 ⑵交流讨论。 ⑶教师点拨。 ①介绍了文化名人雕塑园、海风园、海韵园等,写得最详细的是海涛园。 ②海涛园是介绍主体雕塑“天地间“,又介绍最令人动心的”世纪长廊“,以及令人感动的盲文说明图的设计细节。 ③写出了海涛园雕塑的特点,突出了设计者的人文关怀,不忘给盲人装上一双“明眸“。 ⑷教师相机点拨这部分作者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⑸展示收集的有关青岛雕塑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欣赏、感受青岛城市的魅力。 3、城市的明眸 精美的雕塑 板书 设 计 名 海 海 海 海 人 风 韵 趣 涛 园 园 园 园 园 建设者的聪明才智 教学反思 10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口语交际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教学目的 通过调查、交流、查阅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与要求 重点难点 根据同学名字的特点赠言,培养表达能力。 教 学 程 序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每个名字都蕴藏着语文,这节课我们将要进行“口语交际”,主题是“名字中语文”。 二、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目标 1.自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⑴学生自读提示。 ⑵讨论交流口语交际的要求及内容。 2、师生共同确定各项交际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交流 ⑴就小组成员名字中不懂的字向本人提问。 ⑵把长辈给自己起名时发生的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⑶说说当你知道前父母为自己起名的用意后有什么感受。 四、猜想性评价 1、教师列出若干本班学生的名字,请学生进行猜想性评论,本人验证。 2、教师相机纪导归纳: ⑴以出生时间(年、月、日、生辰)取名的; 个人随笔 教具准备 名人名字的轶闻 11

⑵以出生地点取名的; ⑶以出生情景取名的; ⑷以美好的期望取名的; ⑸以灵感取名的; ⑹以个人爱好取名的; ⑺以人生追求取名的; 五、创意性表达 1、了解你最感兴趣的同学的名字的来历。 2、根据其特点写赠言。 3、全班交流评价。 六、交流平台 1、交流自己收集的我国古今名人名字的资料。 2、把大家收集的资料装订成册,课后传阅。 七、小结归纳 通过口语交际,加深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了解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感受了名字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你还有哪些收获呢?自己归纳一下吧!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12

课时教案

课 题 习作1 家乡 第 节 总序第 节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教学目的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与要求 重点难点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家乡风景照 教 学 程 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策略一:出示一组有关家乡的精彩图片,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策略二:开展争做家乡“形象大使”活动,向外来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审题立题,拓宽思路 1、回顾引路。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组课文《香港有棵老榕树》《城市的明眸》的写作特点,谈谈作者是怎样抓住最有特色的内容写具体的,运用了 哪些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2、引导交流。 指导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哪里,说说家乡有哪些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3、明确习作要求。 阅读习作提示,交流了解本次习作要求。 4、交流方法,启发选材。 个人随笔 13

⑴根据后选题材,分组交流。 ⑵明确习作着眼点。 ①介绍家乡的风景,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 描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②介绍家乡的特产,应抓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把事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可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安排。 ③介绍家乡的变化,应抓住变化最大的一两方面,不必面面俱到。对变化前后不同面貌的描写,对一些具体事例的叙述,使文章内容生动具体。 三、构思准备 学生构思,准备作文。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14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难点 习作1 家乡 1、构思成文 2、修改习作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教具准备 例文 教 学 程 序 一、构思成文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2、教师巡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自主评析,修改完善 1、学生交流习作初稿,学生评议。 2、教师指导点评。 3、教师提出修改建议,教授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1)粗读全文,看内容是否符合本次习作要求,选材是否得当。 (2)细读全文,看字词是否正确,标点是否恰当,语言是否通顺。 (3)精读全文,看内容是否具体,有没有表达出喜爱家乡的感情。 三、交流习作,展示成果 1、班级办一次“爱我家乡”的习作专刊。 2、学习他人习作,谈写作启发 例文 湘江风光 个人随笔 15

我的家乡就在湘江边,我爱迷人的湘江。 清晨,湘江披着一层薄薄的白纱,这时的湘江好似穿着婚纱的少女,一副害羞的样子,若陷若现。太阳慢慢升起来了,一缕晨光映在恬静的江面上,把正在睡梦中的湘江唤醒了。太阳越升越高,魔术般地把江水从起初的淡黄色变成了莹莹的绿色。 中午,船只来往于江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江水,拨弄起一卷卷温柔的波浪。看,贝壳乘着浪花电车跑上岸,在沙滩上晒太阳,它们就是江水送给我们的小礼物呀!听,江水在唱歌呢,“哗哗??刷??”它总是这么活力十足,仿佛是一个爱玩耍的孩子。 傍晚,夕阳反湘江映照得金黄,水面上波光粼粼,就像水底有个挖不完的金矿。太阳慢慢地下山了,江水也在慢慢地变换着自己的色彩,从金黄一直到深蓝。夜晚的湘江比白天更热闹,沿江风光带上,老夫妻悠闲地散步,孩童们追逐嬉闹,年轻人开心畅谈,连遛弯的小狗也格外活泼?? 夜深了,人们纷纷回家,湘江唱催眠曲。湘江渐渐地睡着了,它需要好好地休息,好迎接新的一天。 啊!湘江,是你让我们的家更加美丽。我爱你——迷人的湘江。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16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语文活动1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收集处理信息等语言综合能力,激发对祖国与要求 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 学 程 序 一、万花筒 1、激趣导入。 2、出示“我会写”中的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学生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 (3)交流词语词语,谈自己的发现。 (4)准确运用词语,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5)提醒学生课外留心积累这样的词语。 (6)教师归纳: 看—张望 瞅见 凝望 观察 注视 盯 瞄 窥 好像—仿佛 犹如 如同 似乎 好似 宛如 渐渐—慢慢 逐渐 缓缓 逐步 秀丽—美丽 清秀 秀美 3、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 ⑴指名认识朗读记号——“/”(停顿)t “·”(重读)。 ⑵学生读句子,体会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诵读方式。 ⑶标出朗读记号。 ⑷交流,展示。 二、百宝箱 个人随笔 积累词语,了解汉语丰富的表现力。 17

1、出示《望天门山》诗句。 2、学生反复诵读。 3、说说诗的大意,想象情景。 4、熟读成诵。 ⑴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⑵检查诵读情况。 三、课堂小结 通过两项语言活动,你一定有收益。总结一下吧! 语文活动1 开 板书 设 计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崇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教学反思

18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4 留住今天的太阳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品读,指导朗读,感情理解。 与要求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如何把握时间。 教 学 程 序 一、激趣导入 1、出示CAI课件。 2、质疑:面对一轮落山的红日,你会想些什么呢? 3、学生交流。 4、揭示课题。 一个爱看落日的孩子萌生出“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奇想,而且他后来找到了“留住今天的太阳”的方法。 5、出示课题。 6、导入课文。 同学们很想知道他的方法吧?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留住今天的太 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文中晚读错的字,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等方面评价。 三、交流初读收获 1、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特色。 个人随笔 教具准备 课件 月 日 19

2、对“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初步理解。 四、置疑、交流 1、教师提出问题: ⑴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⑵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出什么样的念头? ⑶外婆告诉他什么? ⑷他是如何去做的? ⑸课后练习第2题。 ⑹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会想起哪些人或事? ⑺我们如何去“留住今天的太阳”?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你有何收益?总结一下!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4 留住今天的太阳 眨巴:眼—开—闭 奇想:形容想法非常奇特 良策:高明的计策;好的办法

20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词句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四、诵读课文 1、读出韵味,体会意境,感受内涵。 2、熟读成诵、默写词句。 五、课堂小结 总结下下这节课的收获吧!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8忆秦娥·娄山关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苍凉 肃穆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壮丽 雄浑 46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8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 学 程 序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诵读情况。 2、解释词的大意。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悟,透过词句的字面意义深层理解词句的内涵。圈点批注,写感悟。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⑴词的上阕写红军指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下阕写黄昏时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的情景。表现红军一天紧张的行军和战斗生活。 ⑵感受到革命生辈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读词句,想象情景。 三、赏读词句,体会意境 反复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词的节奏、韵律,品味感情,体会词的意境。 1、学生自读,在读中感悟,圈点批注,写感悟。 2、交流感悟。 3、教师归纳点拨。 个人随笔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指导朗读、背诵,在读中感悟。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7

以写景起又以写景结,抓住清晨和傍晚具有特征的景物烘 托出苍凉、肃穆、凝重、雄浑的意境,表现词人的心情。 4、指导朗读。 想象词句年表现的画面,体会意境,入情入景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开个“长征故事会”。讲述长征故事,感悟长征精神。 五、课堂小结 通过 这首词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你有什么感想呢?说一说吧! 板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48

课时教案

第 节 总序第 节 课 题 9 牧童评画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 学 程 序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或插图,质疑:图上画了些什么?画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音。 2、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3、读通,读熟句子。 4、交流读。 5、示范读。 6、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读懂意思。 2、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小组交流,将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4、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⑴各组质疑。 ⑵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个人随笔 备课时间 月 日 执行时间 月 日 凭借工具书或注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49

四、感受人物 1、放牛娃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放牛娃的什么精神? 2、处士面对放牛娃的评画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带着感悟朗读,读出放牛娃的语气。 五、课堂小结 初读文言文,我们有新的体验。快快 总结,作为经验积累吧! 9 牧童评画 板书 拊掌大笑 尤所爱 牧童 斗牛图 处士 设 谬矣 (掉尾而斗) 然之 计 教学反思

5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621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