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教学讲义
用条窗或竖窗,窗台可作为窗台腰线。 结合门厅或楼梯间来丰富立面。
墙面采用横向或竖向划分。横向划分轻巧、亲切;竖向划分庄重、挺拔。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指立面上凹凸的光影效果。 3.材料质感和色彩配置 4.重点及细部处理
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相应地该对出入口和楼梯间的立面适当进行重点处理。
第三章 墙体构造
第一节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体的分类
1.按墙体所在的部位分
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起挡风、挡雨、保温、隔热、围护等作用。
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起分隔的作用。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体。 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体。 外纵墙、内纵墙、外横墙、内横墙 外横墙又称为山墙(端墙)。
窗间墙:在一片墙上,窗与窗及门与窗之间的墙体。 窗下墙:窗洞下部的墙体。 2.按墙体的受力性质分
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所传来的荷载的墙体。 非承重墙:不承受上部荷载的墙体。隔墙、填充墙、幕墙。 3.按墙体的材料分
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 4.按墙体的构造和施工方式分
叠砌式墙、版筑式墙、装配式墙
叠砌式墙:包括实砌砖墙、空斗墙和砌块墙。
版筑墙:直接在墙体部位上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 注材料捣实而成。
装配式墙:包括板材墙、多种组合墙、幕墙等。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1.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建筑坚固耐久。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的材料及其强度有关。如砖的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
21
《房屋建筑学》教学讲义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
当墙体的高度、长度确定后,通常可以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提高墙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办法来增加墙的稳定性。
2.应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的性能。 3.应满足防火要求,设置防火墙。
4.应满足隔声要求,避免室外或相邻房间的噪声影响。 5.应减轻自重,降低荷载及造价。 6.应满足防潮、防水的要求。 7.要适应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三、墙体结构的布置方案
一般民用建筑有两种承重,一是框架承重,一是墙体承重。框架承重是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来承担建筑物的各种荷载,而墙体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墙体承重是指墙体既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又承担建筑的各种荷载。 墙体承重有三种方式: 1.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是指将楼板或屋面板沿建筑物的纵向布置,让其两端搁在横墙上,令横墙承重。
其特点是横墙较密,横向刚度好,纵向外墙仅起围护作用,不承重,故开窗比较自由,建筑物内纵向分隔比较灵活;缺点是材料消耗多,开间尺寸不够灵活。适用于开间尺寸不大且较整齐的建筑。如住宅、宿舍等。 2.纵墙承重
将楼板或屋面板沿横向布置,其两端搁在纵墙上,令纵墙承重。
其特点是开间小,划分灵活,能分隔出较大的房间,楼板等构件规格较少,安装简便,材料消耗较少。缺点是楼板跨度较大,对于无条件生产预应力构件的地区难于采用;门窗的开设受到一定的限制,室内通风受到影响,房屋的刚度差。适用于某些较大房间的建筑物,如某些教学楼、办公楼等,但其不宜用于地震区。 3. 纵横墙混合承重
其优点是平面布置较灵活;缺点是楼板类型偏多,且因铺设方法不一,施工比较复杂。纵横墙承重时,承重墙布置应慎重考虑,如不合理,则材料消耗太大。此方法用于开间、进深较大且房间类型较多的建筑。如教学楼、医院等。
第二节 砖墙
一、材料
22
《房屋建筑学》教学讲义
砖墙是用砂浆把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起来的,因此砖和砂浆是砖墙的主要材料。 1.砖
类型:砖依据生产工艺,分为焙烧和不焙烧两大类;依据材料可分为粘土砖、粉煤灰砖、炉渣砖、灰砂砖等;依据形状可分为实心砖、空心砖、多孔砖等。 强度等级:标准砖的强度一般有Mu30、Mu25、Mu20、Mu15、Mu10、Mu7.5六级。(旧规范为200号、150号、100号、75号、50号)
规格:标准砖的规格为240×115×53mm。 2.砂浆
砂浆是砌体的粘结材料,它将砖块胶结成整体,并将砖块间的空隙填平、密实,便于使上层砖块所承受的荷载能均匀地传至下层砖块,以保证砌体的强度。
组成:砂浆是由胶结材料、细骨料及水三种材料组成的混合物。
种类:依据其胶结材料的不同,砂浆可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三种。依据其作用不同又可分为: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
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有M15、M10、M7.5、M5、M2.5、M1、M0.4七级。(旧规范为100号、50号、25号、10号、4号)
二、砖墙的组砌 (一)砌筑形式
可分为实砌砖墙和空斗砖墙。
1.实砌砖墙-多为普通粘土砖砌筑而成 (1)全顺法
每皮砖都是顺砖,上下层错开半砖,此种砌法适用于半砖墙。 (2)两平一侧法
两皮顺砖与一皮侧砖相间,适用于3/4砖墙。 (3)一顺一顶法
一皮顺砖与一皮顶砖相间,上下皮错开1/4砖,适用于一砖墙。此种方法砌筑速度慢但整体性能好。 (4)三顺一顶法
三皮顺砖与一皮顶砖相间,上下皮错开1/4砖,适用于一砖墙。此种方法砌筑速度较快,但整体性能不太好。 (5)每皮顶顺相间法(沙包式)
每皮内顺砖和顶砖相间,上皮顶在下皮顺砖的中间,适用于一砖墙。
2.空斗砖墙
空斗墙是用粘土砖平砌和侧砌相结合的方法砌成。平砌的砖称为眠砖,侧砌的砖称为斗砖。侧砌的有面砖和顶砖,面砖和顶砖间形成的孔洞称为空斗。 (1)一斗一眠法
23
《房屋建筑学》教学讲义
(2)二斗一眠法 (3)三斗一眠法 (4)无眠空斗法
空斗墙比实砌墙约节约1/4砖,其保温性能好,但其强度低。 空斗墙在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
(1)土质软弱且可能引起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区; (2)建筑物受到振动荷载作用时; (3)地震烈度在7°以上的地区。 (二)砖墙砌筑的要求
为保证墙体的强度,砖缝必须横平竖直,错缝搭接,避免通缝,同时砂浆应饱满,厚薄均匀。
三、砖墙的厚度 砖墙形式
构造尺寸 115 178 240 365 490 标志尺寸 120 180 240 370 490 砖墙名称 半砖 3/4砖 一砖 一砖半 两砖
四、砖墙的细部构造 (一)门窗洞口过梁
为了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各种荷载,并把它传给门窗两侧的墙体,因此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此横梁称为过梁(GL)。 过梁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等。 1.砖拱过梁
有弧拱、半圆拱和平拱。
此种过梁在地基土软弱以及过梁上部有集中荷载或振动荷载时不宜采用。 2.钢筋砖过梁
在洞口上第一皮砖下的砂浆层内, 或是在第一皮砖和第二皮砖之间,按每一砖厚(指墙厚)配2~3根Φ6钢筋, 两端伸入墙身各240mm,再向上弯60mm。为了使洞口上部分砌体与钢筋构成过梁,常在相当于1/4洞口净宽的高度范围内用不低于M5砂浆砌筑。
此种过梁理论上跨度可达2~2.5m,实际一般为1.5m。 3.钢筋混凝土过梁
当门窗洞口较宽,上部荷载较大或上部有集中荷载时,宜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其可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现浇过梁的断面和
24
《房屋建筑学》教学讲义
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通常其宽度与墙同宽,其高度与砖皮数相配合,常采用60、120、180、240mm等几种。预制过梁可以通过过梁标准图集查。 (二)窗台
为避免雨水聚积窗下并侵入墙身且沿窗下槛向室内渗透,故常在窗下室外一侧设置泻水构件,即窗台。窗台须向外形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
窗台有悬挑窗台和不悬挑窗台两种。 1.不悬挑窗台
用砖平砌,然后在窗台上用水泥砂浆抹出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
2.平砌砖悬挑窗台
用砖顶砌一皮,悬挑出60mm左右,外部用水泥砂浆抹灰,并在外沿粉出滴水。
滴水的目的是在于引导上部雨水沿着所设置的槽口聚集而下落,以防雨水影响墙身。 3.侧砌砖悬挑窗台
用一皮砖侧砌,悬挑出60mm左右,一般不做任何抹灰,用于清水墙面。
4.预制钢筋混凝土悬挑窗台
注意:窗框下槛与窗台交接处是防水渗漏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重视。为避免雨水沿接缝处渗入墙身,常在窗框下槛外刨一条约15×20mm的槽口,然后将窗台抹灰嵌在槽口内,但切忌将抹灰粉得高于槽口。
窗台在立面处理上也常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立面上窗间墙较小时,可将几扇窗的窗台联系在一起,或将所有的窗台线连通形成腰线;也可将窗台沿窗扇四周挑出形成窗套。 (三)勒脚
勒脚是外墙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部分。其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常取500mm。 其作用为:一是保护近地墙身不因外界雨、雪的侵袭而受潮、受冻以致破坏;二是加固墙身,以防因外界机械性破坏而使墙身受损;三是对建筑物立面处理产生一定的效果。 1.石砌勒脚
用坚硬而防水的材料(如条石、乱石、混凝土块等)砌筑,或用石板镶嵌在勒脚外侧。 2.抹灰勒脚
在勒脚外侧用15厚1:3水泥砂浆打底,10厚1:2.5水泥砂浆粉面。
注:由于勒脚接近地面,勒脚处的抹灰常出现表面脱落脱壳的现象,原因在于:
(1)施工不当:施工前,墙体的清扫和湿润不够,以致于在抹灰时,灰浆中的水分被砖墙吸收,这是灰砂脱水,使面层抹灰与墙咬不住,破坏了面层与基层的粘结,造成空鼓现象,导致脱落。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房屋建筑学(自动保存的)(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