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结合上面介绍的“水循环”引入: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那地球上的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引发学生争论,说出各自的理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有感可发,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课前可布置学生上网浏览、到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让学生列举产生水资源危机的种种原因,如:(1)地球上的水97.2%是海洋咸水,人类实际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0.03%;(2)人类对水资源的过量使用,超过了水资源自然更新的速度;(3)生产、生活对水体的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短缺;(4)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5)富营养化引发“赤潮”……
教学时,还可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破坏水资源会带给人类哪些危害?加深对水资源的认识。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认识破坏水资源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通过以上教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珍贵的资源,而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但是我们身边的水浪费和污染情况却很严重,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来。 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阅读。
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应如何节约用水。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还可指导学生课后对学校的用水情况作一个调查:了解学校每月用多少水?指出哪地方有浪费水的现象,设计一些有利于节水的方案,向学校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并以班级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张贴在学校宣传栏,呼吁全体师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4.教学评价 ●课堂测评 1.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雨 B.露 C.霜 D.冰
2.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
A.自然蒸发 B.无节制的引流灌溉 C.土地沙化 D.过度放牧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处都是水,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上水的0.03%,所以要保护水资源 C.保护水资源,只要减少污染就行了 D.只要节约用水,就能保护好水资源
4.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白态的云。
5.春秋季节,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6.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4.5-4所示。
图4.5-4
a.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描述水循环过程。
b.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参考答案】 1.C 2.A 3.B
4.液化 凝华 5.液化
6.a.太阳照射使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b.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采用滴灌或喷灌,节约用水,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等。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防止水土流失等。
●“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 1.(略)
2.可以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的科普小论文,并在班里组织交流。 3.云、雨、露、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霜、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四、课程资源
1.温度计的发展
现在人们使用的温度计种类繁多,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642) 于1593年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如图1所示。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测量误差大。
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比较突出的是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
图1
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F,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F,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F,用F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在华氏温度计出现的同时,法国人列缪尔(1683-1757)也设计制造了一种温度计。他认为水银的膨胀系数太小,不宜做测温物质。他专心研究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的优点。他反复实践发现,含有1/5水的酒精,在水的结冰温度和沸腾温度之间,其体积的膨胀是从1000个体积单位增大到1080个体积单位。因此他把冰点和沸点之间分成80份,定为自己温度计的温度分度,这就是列氏温度计。
华氏温度计制成后又经过30多年,瑞典人摄尔修斯于1742年改进了华伦海特温度计的刻度,他把水的沸点定为零度,把水的冰点定为100度。后来他的同事施勒默尔把两个温度点的数值又倒过来,就成了现在的百分温度,即摄氏温度,用°C表示。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F=9/5°C+32,或°C=5/9(°F-32)。
现在英、美国家多用华氏温度,德国多用列氏温度,而世界科技界和工农业生产中,以及我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则多用摄氏温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技术的需要,测温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由于测温范围越来越广,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制造出不同需要的测温仪器。下面介绍几种。
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因为氢气和氦气的液化温度很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故它的测温范围很广。这种温度计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师教学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粤版45水循环与水资源教学资料 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