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
在结构调整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规律,按照资源分布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利益原则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决策,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同时,应重视整个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区域分工协调的合理性,避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中除粮食以外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以及粮食生产品种结构的趋同化,促进农业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5.3应正确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这是由农民的商品经济地位和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具体作用等因素决定的。在调整中,应尊重和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能代替农民决策[4]。例如,在发展蚕桑产业时,政府先组织农民群众到文井镇、大街乡参观、交流,在对此项产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引导他们发展种植,充分发挥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作用。一是制定规划。政府应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区域优势,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正确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农村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结构调整的规划,克服调整中的盲目性,帮助农民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只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才能提高产业的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提供服务。建立起农业产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完整的服务体系应包括农业标准化、农业质量检验监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农业执法、各类农产品市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七大体系。通过这些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减少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担忧。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与农田相配套的路桥水电装备设施及公共信息网络设施建设,采取政府投入与引入市场力量、激励民间投资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硬环境[5,6]。四是政策支持。首先,应认真落实好农产品价格政策。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直接关系到结构调整的进程,政府部门应督促价格政策的落实。其次,政府应在财政方面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努力帮助解决农户在结构调整方面出现的资金困难。还应加强对税收、进出口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6参考文献
[1] 张宝玲,金忠梅,翟玉柱.等.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06-107.
[2] 张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58-1059,1097.
[3] 罗斯.浅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四川农业科技,2008(11):6-7.
[4] 刘汝魁.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8):255.
[5] 童泽平,鞠磊,宋文杉.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22):104-105.
[6] 王斌.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与对策[J].经济导刊,2009(7):73-7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理学类景东县锦屏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