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是城镇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是建设南水北调运河、洹河、洪水河以及外环路等4条重点城市防护林带,在南岭、北岭、韩岭及洪水河下游建设4处大型森林、湿地生态区;二是建立县城及重点乡(镇)防护林带;三是开展近郊园林式乡(镇)建设。
七是平原绿化工作。在稳定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田防护林成熟林的更新改造,提高综合防护功能。建设林(州)台(前)防风林带建设。
八是实施林业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工程。结合全省林业生态县建设,以森林覆盖率、林业产值、标准化农田林网建设、高标准绿色通道建设等为主要指标,建成生态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100个。
九是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积极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休闲、游憩需求,合理布局,努力扩展森林公园建设范围,全面启动市、县级森林公园建设。以国家、省级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十是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在各类露天采掘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等,全面实施植被修复,恢复矿区生态。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在坚持生态优先前提下,立足于多种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现代林业产业。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和森林旅游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培育壮大四大林业产业。结合我市实际,林业产业发展以林木生产加工、林果生产加工、花卉苗木中药材生产加工经营、森林生态旅游四大林业产业为重点,以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为载体,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生态建设。完成荒山造林50万亩,形成荒山造林、森林资源保护、森林公园建设和生态旅游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建设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形成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林木市场交易、林木加工园区和龙头企业产业链,年产值达8亿元。建设高效林果基地40万亩,形成高效林果生产、林果市场交易及深加工产业链,年产值达9亿元。四是建设高效花木中药材基地9万亩,形成高效花木中药材生产、花木中药材市场交易及龙头企业等加工产业链,年产值达9亿元。
二是发展能源林基地和生物质能源产业。适应能源需求,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等一切可利用土地,采用集约经营方式,大力培育速生高热值的薪炭林和丰产含油率高的木本油料基地,努力缓解能源短缺的局面。重点营造以栎类、刺槐为主的薪炭林和以黄连木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
三是积极引导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业。按照“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要求,鼓励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动物资源的需求,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做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推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做好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启动实施市、县两级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 对各级生态公益林进行严格保护, 使重点公益林保护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国家级28万国亩,省级30万亩,市县两级共42万亩。
二是实施太行山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和建立森林防火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化投入机制和森林火灾扑救补偿机制。在林州市、安阳县、龙安区实施太行山火险区治理工程。
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施杨树天牛、油松大小蠹等有害生物治理工程,防止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蔓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技术、快速检验和诊断技术、综合防治技术等研究与应用,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
四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组织好第六次(2008年)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开展二类调查,切实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组织编制县级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逐步建立各类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的总量控制和用地指标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林政案件的举报查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加快林权证登记发放工作。落实好“*”森林采伐限额,实施好森林采伐分区施策管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个人工作计划大全市林业发展规划(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