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党内关爱机制。
一是落实定期走访制度。为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建立完善党内定期走访慰问制度,除在“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广泛开展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外,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对老党员、丧失劳动能力的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坚持做到“时时关心,处处关怀”。
二是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开展分层分级的党内谈心谈话活动,使每位党员每年至少一次向组织反映自己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帮助流动党员搞好学习教育,帮助老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思想困惑和心中苦闷,消除消极情绪。
三是落实退职关爱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对退职老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加大日常联系,随时掌握,力所能及的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现在上面拿钱对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专门补助,我县的12名49年10月1日前的老党员已经享受了这项待遇;我们县财政每年拿20万元慰问离退职村干部;每年从县管党费中拿几万元解决一些下岗职工党员、特困党员的实际困难;省委十号文件从明年起执行,现任村干部和离职村干的待遇都会得到保障,这也是非常得人心、非常务实的体现党内关怀的举措。
3、建立党内帮扶机制
一是思想上扶志,建立“四知四必访”制度。即知党员情况、知思想状况、知生活现况、知要求愿望,思想波动时必访、生活困难时必访、遇到难题时必访、外出返家时必访,随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二是生活上扶困,建立经常帮扶工作机制。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县直机关单位的党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应与困难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党员家庭纳入低保,对其子女入学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开展党内互帮,大力但是导和推行县直单位党组织帮助农村党组织,党建示范单位帮助党建后进单位,致富党员帮助困难党员的举措和作法。
三是就业上扶路,开展“四个一”帮扶活动。县委和组织部门牵头,整合部门力量,“提供一个岗位、安排一个摊位、捐助一笔资金、传授一门技能”,积极为下岗失业党员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创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平台等问题,使他们从根本上脱贫。可以通过开展“党员闪光在社区”和评选“再就业党员明星”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困难党员展示自我才华,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三)围绕三个目标,推进党内民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出了民主建设的三个目标:即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善民主、加大监督,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的外在监督措施。1945年,毛主席接见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时,黄问毛主席:中国历史上,“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都没能跳出崛起、发展、兴盛、衰落这个周期率。共产党能否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民主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在这些权利面前,所有党员无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当前,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又要引导广大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
2、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快速发展,广大党员对实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对党内民主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进一步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党和国家的重大事务、重大决策,应先在党内作充分的讨论;领导机关在作出决议之前,应提交基层组织讨论或充分征求基层组织意见;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组织广大党员讨论或充分听取党员意见,以实现党员和基层组织对党的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今年,我们为1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统一配备了党务公开栏,明年可以大面推开,将重大政治时事,党组织重要决议、决定,发展新党员,离职村干部名单及享受待遇等方面内容公示公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心得体会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