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团的工作职能不强。由于共青团的工作职能有限,因此在“双推”工作中往往被动的多,主动的少,有些推荐意见、建议到单位党组织那里难有成效。
四、建议和对策
1、树立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为广大团员和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工作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利实现干部队伍整体新老交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干部来自于各个层面的青年群体,他们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有利于加强党和政府与青年群众的联系,在做出各项决策的时候能充分地考虑青年的意见和要求,使之能更好地体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各级领导带头增强青年人才战略意识,才有可能为青年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各级党组织要把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和党建工作的整体规划。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视野,敢于打破常规,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讲资历而不唯资历,大胆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青年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
各级团组织要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自己,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权所动,克服浮燥情绪,树立长远观念,扎实务实求实,争做让党放心、青年满意的青年干部。要宣传身边好的青年典型,并及时向党组织举荐,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长。
2、充分发挥团组织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和培养青年干部的基地作用。
各级团组织在推优入党工作中,要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利用党校加大对优秀团员青年培训力度,促进广大团员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团组织要提前介入,准确掌握广大优秀团员的思想动向,做好培养发展工作,做到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在培养推荐优秀青年干部工作中,团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能,重宣传、抓培训、提建议、当参谋,建立“青年人才库”,加大推优力度,做到抓住换届时机批量推,瞄准缺岗情况及时推,发现突出人才特别推,为党组织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当好参谋助手。
1、灵活选拔,多渠道物色“好苗子”。要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青年干部梯队”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在选拔推荐青年干部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途径广泛物色人才。一方面进一步扩大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范围;另一方面要争取组织部门在公务员招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拿出一些职位定向选拔青年干部或团干部。
2、导师帮带,多形式指导“教法子”。团组织要根据青年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特长、发展方向逐人制定培养规划,帮助联系政治素质好、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同志作为他们的导师,进行传、帮、带。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教什么”的原则,经常组织青年干部现身说法,传授工作经验,多形式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长。
3、强化培养,多途径锻炼“压担子”。各级团组织要争取党委或组织部门通过以下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锻炼:一是选送到复杂环境锻炼。可以坚持每两年从县级机关选派一批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团干部到乡镇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到市、县级综合部门进行上派锻炼。坚持从县直机关、乡镇、街道选调青年干部特别是团干部到市、县级综合部门上派挂职的做法,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三是抽调优秀青年干部参加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如减负化债、招商引资、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帮助他们熟悉、了解党的中心工作,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4、大胆选用,适当照顾“搭梯子”。克服认识误区,各级团组织要争取组织部门逐步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青年成长的干部选任政策。一是条件成熟及时用。树立不看学历看水平、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背景看业绩的观念,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及时提拔使用一个。二是班子调整重视用。紧紧抓住县、乡(镇)班子换届的有利时机,将青年干部的配备作为一项硬指标,实行考核责任制。三是同等条件优先用。从班子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拓宽使用渠道,加大使用力度,为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创造环境。四是关键岗位大胆用。对于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干部做到放手使用,让他们在关键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在“双推”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调查与思考—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