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设法说服他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发挥启发者的作用,来促进幼儿形成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教师应肯定和鼓励幼儿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中付出的努力,以促进幼儿形成对科学的积极态度,从而提高探究的兴趣,并促使继续努力发现更多的信息。对于幼儿取得的成就,教师应给予简单的、非评价性的反馈意见。
3.1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经验,鼓励每个幼儿表达自己的经历与发现。
教师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对幼儿所说的做出反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纸片变变变”探索重点是:圆形纸片变成长条形的方法,发现影响纸条长短的因素。在交流、讨论阶段,教师可这样提问:“静静,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剪的,要怎样剪才会最长,又不会断?“其其,纸条这么长,要怎么比才公平?”如果幼儿所持观点缺少某些要点,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科学家也告诉我们??”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将想法付诸实践:“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下次自己可以去尝试着做一做,看看会怎么样?”当幼儿说出关键信息时,教师不要立即打断交流,应该支持继续讨论,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3.2 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引导幼儿描述探究行为过程。 评价融于活动过程中,有助于判断幼儿是如何发展技能,如何理解概念的,使教师的评价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扩展和延伸。观察幼
儿的言语表现来进行评价,与幼儿的科学探究最为一致,并能有效地帮助教师明确幼儿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错误想法。教师聆听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的想法,并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揭示出很多信息。如,对于观察植物、动物或者天气状况这些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教师可以在幼儿观察结束后,提出“关于??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结论性问题,来检测、评价幼儿概念学习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展现所学的知识:“你在实验中怎样展现学过的??呢?”教师还可以提出“关于??你还想知道什么”的问题,以进一步评价幼儿的知识拓展情况。当然,当幼儿无法用语言解释和描述自己是如何产生某个想法时,教师也要肯定幼儿有效的心理活动过程,帮助幼儿复述探究行为过程,促进无意思维联结、明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