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时间数列分析
一、填空题
1. 1. 时间数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包含_________和
_________两个要素。
2. 2. 编制时间数列基本原则是________。
3. 3. 以时间数列为基础的动态分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基本分析内容。
4. 4. 影响时间数列中某一指标各个数值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它们的共同影响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模型加以描述。
5. 5. 时间数列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时间数列,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属于派生的时间数列。
6. 6. 绝对数时间数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7. 在时点数列中两个指标值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____________。
8. 8. 在时间数列动态分析中,两个有直接数量关系的速度指标是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它们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9.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计
算的平均数。
10. 10. 水平法又称_______,应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n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数.从本质上讲,用这种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其数值仅仅受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的影响。
11. 11. 若对以季度为单位的时间数列求季节比率,则一年内季节比率之和等于
___________。
12. 12. 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这一方法既适用于________趋势的拟合,
也适用于_______趋势的拟合。
二、判断题
1.
1. 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相加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假定前提是:在间隔期间现象是均匀变动的。 3. 平均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值,它是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计算的。
4. 各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之比,等于现象发展的总速度。 5.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6. 由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采用
?a/bn。
7. 若原数列的指标数值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应以周期的变化的长度作为移动平均数的项数。
8. 移动平均法在n为偶数时,一般要移动二次才能对正某个时期的趋势值。 9. 移动平均法中,n越大则移动平均法的修匀作用越小。 10. 2000年年底全国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属于时期数列。 11. 某企业2001年年底商品库存380万元是一个时点数列。
12. 序时平均数中的“首尾折半法”适用于计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13. 假设某旅游区游客人数的环比发展速度每年都等于1.25,那么其间各年的逐期增长量是逐年增加的。
14. 14. 假设某市公共交通的乘客数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那么其间各年的环比增长速
度不变。
15. 15. 某企业2000年的销售量是1990年的4倍,这说明这几年该企业销售翻了两番。
16. 16. 可以采用水平法和方程式法对同一时间数列资料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且结果相
同。
17. 17.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减1(或100%),也可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基
期水平之比。
18. 18. 以1978年为基期,2001年为报告期,计算汽车销售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时,
需要开24次方。
19. 19. 某市移动电话用户数平均发展速度:1996-1999年是112%,1999-2001年是
115%,则1996-2001年这五年间的平均发展速度是1.03*1.05。
20. 20. 按月平均法和剔除趋势法都适合有长期趋势的时间数列季节变动的测定.
三、单项选择题
1、将某一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的数列,称为( )
A.分配数列 B.次数分布 C.变量数列 D.动态数列
2、编制动态数列的重要条件是其组成的各个指标值必须有( )
A.可加性 B.可比性 C.连续性 D.相对性
3、动态数列中的指标值( )
A.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B.计算方法应该一致,计量单位可以不一致 C.计算方法不一定一致,但计量单位必须一致 D.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都不一定一致
4、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动态数列的( )
A.派生数列 B.一般数列 C.基础数列 D.品质数列
5、为便于对比分析,要求时点数列指标数值间的时间间隔( )
A.必须连续 B.最好连续 C.必须相等 D.最好相等
6、某地区1992-1998年按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A.绝对数的时间数列 B.绝对数的时点数列 c.相对数的动态数列 D.平均数的动态数列
7、在各种动态数列中,各指标值相加而有经济意义的是( )
A.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例 D.平均数动态数列
8、用来进行比较的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 )
A.报告期水平 B.中间水平
C.基期水平 D.最末水平
9、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个相应的( )
A.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减1 B.环比发展速度的总和减1 C.环比增长速度的总和 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
10、定基发展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 )
A.报告期水平对其前一时期水平发展到若干倍 B.总的发展速度 C.总的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11、某地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99年比1970年增长80%,比1990年增长25%,则1990
年比1970年增长( )
A.55% B.52.5% C.44% D.105%
12、某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近三年逐年增加,1999年比1998年增长25%,1998年比1997年增长10%,1997年比1996年增长7%,则1997-1999年学生人数增长速度应用( )式计算
A、7%×10%×25% B、7%+10%+25%
C、107%×110%×125%-100% D、107%×110%×125%
13、已知某种现象的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采用( )
A.最小方法 B.方程法 C.累计法 D.水平法
14、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是()连乘积的n次方根( )
A.环比增长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5、我国人口1999年末为12.6亿人,若未来10年平均年递增9%,2009年末人口将达( )
A.13.78亿人 B.13.66亿人 C.13.91亿人 D.1173亿人
1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 )
A.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 B.推算的各期水平等于实际各期水平
C.推算的各期实际水平之和等于实际各期水平之和
D.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17、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 )
A.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B.调和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C.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D.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18、序时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 ( )
A.动态数列 B.统计数列 C.分配数列 D.指数数列
19、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
A.两者均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20、某企业从业人员9月未2510人,10月末2590人,11月末2614人,12月末2608人,
则第四季度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 ) A.2614人 B.2608人 C.2588人 D.2590人
21、一时间数列有20年的数据,现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列进行修匀。若用5年移动平
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年的数据。( )
A.20 B.16 C.15 D.8
2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方程的基本前提是( ) 。
A.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B.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之和为零 c.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平方和为零 D.趋势值与观测值离差之和为最小
23、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 ) 。
A.等于O 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1
24、根据各年的季度资料计算的各季节指数分别为:一季度100%,二季度110%,三季度.
70%。指出哪一季度受季节因素影响最大
A一季度 B.二季度 C.三季度 D.四季度
25、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比率的平均数为( )。
A.100% B.1200% C.120% D.400%
四、多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的数列哪些属于时点数列。( )
A.某种股票周一到周五各天的收盘价 B.某工厂各月的利润额
C.某地区1990~1995年的各年平均人口数 D.某商店各月月末的商品库存额 E.某企业1990~1996年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2.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观察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的定基发展速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练习 时间数列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