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谈谈高中诗词鉴赏的切入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10-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诗词鉴赏应该从哪里切入?从哪里切入才能比较快捷地鉴赏出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情怀、表现手法?要准确鉴赏古诗词,可以肯定必须读懂整首诗或词反映的思想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而后加以一定的想象联想。但受阅读面的限制,学生不可能了解诗人生活、写作背景,也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心理感受,于是往往不能准确鉴赏古诗词。这样说是不是面对一首古诗词,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鉴赏?其实不然,完全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切入,简便而快速地鉴赏一首古诗词。
一、从体现诗词反映“比较固定”的基本要素切入
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基本要素,比如季节、时间,人物(主人公)及其相关动作,人物所处地点和人物心情等。当然,这里说的“比较固定”,是指这些要素在诗词中通常都会描述出来:有些诗词表现的明显,有些诗词则表现的隐晦。虽然隐晦,但认真去寻察还是能发现的。在鉴赏分析时若能抓住这些基本要素进行有效分析,往往能切中诗歌命脉,明确诗词“画意”,体会诗情。请看下面的鉴赏示例: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看,抒情主人公是诗人自己。“青山”暗点季节是春天,“落日五湖春”一句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但也点明了是春天时节。“汀洲”是指水边平地。春光明媚,景色怡人,本该是踏春赏景的好时节,但此时诗人身处如此妙境又在做什么呢?通过“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发现诗人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自己出神凝思、依依惜别的忧伤情绪。最后一句一个“愁”字则更鲜明地点染出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失落、惆怅的伤感。全诗境界开阔,新颖别致,情景交融,意味不尽。
正确把握这些词语有助于理解诗词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能体现季节或时间的词有:“宿”“暮”“夜”,通过这些词,我们可以推知诗描写的是:日薄西山,苍山隐隐,空旷的山野中唯有一座茅屋立于风雪之中。诗人极尽旅途之苦,茅屋虽极其简陋,但风雪中得入柴门,顿时感到了一股温暖的气息,好似回家的思想感情。
二。 从体现诗词描写的景物特征的词切入
理解诗词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无疑有助于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感情。如2003年高考试卷考查的王维的《过香积寺》一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形象(意象):云峰,木,山,钟,泉声,日色。
  特点:古,深,咽,冷。
由此可以推断诗人描写了去香积寺的一路景致其特点是“幽静”。至于整首诗的内容,还必须结合“安禅”“毒龙”这两个典故加以理解。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借助对这两个词的注解,我们就不难理解,诗人营造了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又用佛教故事——佛法可以制服毒龙来说明世人又何尝不能遏制心中的“毒龙”——世俗的欲望。
三.古代诗歌常使用不同色彩的词语表现诗歌的感情基调,暖色调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昂扬奋进,冷色调显示出冷漠凄苦、消极颓废、孤独寂寞。。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在一首词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对比色,使画面十分绚丽,作者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有时诗人运用色彩的对比,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抒情氛围。如司空曙的诗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从秋雨飘零的黄叶,切入寒灯下白头的客子,萧瑟的秋景与诗人悲苦的情怀都寄寓在色彩对比和转换的镜头中了。
另外,色彩的组合,往往给作品带来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可以说是“着色的情感”,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好的诗作,往往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读出来是诗,脑海里出现的则是画。这主要得力于诗词语言对色彩的形象描绘和引发读者联想的功能。
李清照的《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落地黄花早已为枯黄色,此时天已渐黑,整首词的色调为暗色调,表明女词人内心的凄苦。再如,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莲叶中点缀着映日的红红的荷花,这是一个热烈的意境,自然表现诗人愉悦的心境。 
基于这些,我们在阅读诗歌时首先明确诗歌中都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都有哪些特点,这些形象合成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这个意境具有怎样的色调,这个意境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古人讲“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抓住了景语自然我们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 从反映诗人的感情倾向的词切入
在诗词中,有的词语直接体现了诗人的感情倾向,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我们仍然以刘长卿的诗来说明,《余千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在这首诗中,能体现诗人感情倾向的词有:“迥”“稀”“孤”“闭”“独”,另外还有直接体现诗人感情的词:“渔未归”“乡心”。只要我们结合标题,就能看出诗人是寄寓余干旅舍,因暮秋景色苍茫,而内心凄清冷寂孤独,禁不住隐隐的离情乡思,就在这乡情正酣时不知从哪里传来阵阵捣衣的声音,是在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吧?这极大程度地表现了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谈谈高中诗词鉴赏的切入在线全文阅读。

谈谈高中诗词鉴赏的切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52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