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书”是古代“国学”的一门必修课。以下我再谈谈汉、唐两个时代对领导者认字和写字的要求。
汉代朝廷规定:十七岁的少年郎,要能听、说、读、写数千个汉字才能当“吏”(相当于今天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基层干部)。这还不算,朝廷还把这数千个汉字编成类似后来《千字文》那樣的识字课本,要求大家背诵。
这已经有些难度了吧?更难的还在后头。那时候还要考九种文字:大篆(一种古文字形体,以便认识古代文献)、小篆(一种正式场合应用的文字)、刻符(刻在符节上的文字)、虫书(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摹印(公章上面的文字)、署书(署名文字)、殳书(兵器上的题识文字)、隶书(日常文字)、草书,才能够提拔。如果听说读写中有错别字,还要受到处罚。
到了唐代,提拔官员的考试科目有四:一是看长相,要体貌丰伟;二是看说话,要能言善辩;三是看书法,要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楷书);四是看写行政文书,要文理优长(见《新唐书·选举志下》)。
原来,自古以来的行政都是文书行政,所以古代对于官员认字写字、起草行政公文的能力要求特别高。可是,我们今天的有些领导干部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很少自己写报告、改报告、看报告,甚至都不自己签发签收报告,这样,早晚要出问题的。孔子早就要求从政者亲自动手写行政公文,这样才能准确把脉。《论语》里记载,孔子讲到有一个领导机关起草命令时,要经过四个领导的手,首先是“起草”,然后是“讨论”,接下来是“修饰”,最后是“润色”(见《论语·宪问》)。
唐代柳公权书(大唐回元观钟楼铭)拓本(局部)
还应指出,文字功夫与语言功夫是不分家的,这里的“书”还应该包括语言能力。唐代铨选官员的程序“身言书判”,其中的“言”就是口才。行政管理更多是“听说读写”的学问,这里的“听说”,就是听汇报和做指示,级别越高,对“说”的能力要求越高,当然这并非是降低“做”的重要性。关于“做”和“说”的同等重要性,荀子早就说过:“又能说又能做,是‘国宝’;不能说但能做,是‘国器’;口能说但不能做,是‘国用’;口能说,身行恶,是‘国妖’。领导一个国家,要敬重‘国宝’,爱护‘国器’,用好‘国用’,清除‘国妖’。”(见《荀子·大略》)
三、数:领导技巧
“数”就是算术、数学。古人为什么如此看重“数”呢?原来,在古代,一个人必须具备“数”的能力才能从政。“数”的功能有二:一个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个是培养人的财物管理能力。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上述两种能力,才算合格。
“数”是表示事物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以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八卦”,又将“数”引申为“策略、权术”,引申为“历数”,引申为“方术”(如占卜之类),还引申为“天命、命运”“制度、法制”。有些“数”,甚至还具有哲学意义,比如《老子》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如在汉语中“三”与“三”的倍数表示“多”,又比如“五”可以产生出“五官”“五音”等词语。可见“数”往往代表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人类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这在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中说得很多,古人认为这是官员必须学习的。所以,孙子专门强调:“兵法:一是度,即估算土地的面积;二是量,即推算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数,即统计兵源的数量;四是称,即比较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五是胜,即得出胜负的判断。土地面积的大小决定物力、人力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可投入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强弱,双方兵力的强弱得出胜负的概率。”(见《孙子兵法·军形》)这一切,都要求一个领导者必须有出色的数学能力。
“数”既具有概括性,又好记,所以在领导工作中,通过“数”来概括新的理念和工作思路,会显得提纲挈领,而且便于表达和记忆,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八项规定”等等。现在每个单位的年终总结、年初规划、新任领导的工作思路,都具有数字化的特点,这也是中国行政语言的一大特色。
说到这里,我提一个问题:古代县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大家一定会说是“审案子”。
不对。古代的各级官吏,从乡官到县官甚至州官,最主要的职责是收税,这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比如唐代的里正,是乡的下一级编制“里”的负责人,是唐代最基层的乡官,掌管调查户口(包括造籍账)、劝农、治安、征税以及均田授受等事。唐代史学家杜佑说那时候“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见《通典》卷三《食货三》)。唐代最重要的法律文献《唐律疏议》卷六《名例》甚至说“里正”没有完成本年度的税收任务就要吃官司、挨板子。所以,古人认为,“政”的主要一部分就是征税。古人所言“苛政猛于虎”,这里的“政”主要指“征税”。
正是因为征税是第一要务,所以必须识“数”。于是,在培养官员的“国学”里,“数”成为必修课,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今天很多领导干部都要学习经济学,都要懂得财政金融知识,这是古往今来官员和领导者必备的素质。无论是军事管理、行政管理还是企业管理,都涉及人、财、物,这些都必须与数字打交道。所以,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往往就是数字化管理。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日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往往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日本企业家和管理学大师稻盛和夫就是一个中国通,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虔诚的学习者和效法者。稻盛和夫非常强调管理者要掌握“数”。他说:“由于我本是技术人员出身,因此刚开始时对于财务也是一无所知。然而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我立刻就意识到了,经营者如果不懂财务,也就不足以管理企业。企业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担负的任务是计算企业的经营结果,然而企业的经营者仅靠财务会计无助于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我自己创造了一套可以应用于实际经营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办法,这就是阿米巴经营管理。”〔(日)稻盛和夫:《创造高收益》,喻海翔译,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21—123页〕所谓“阿米巴经营管理”,就是把业务部门进行分割,通过各自独立的财务核算管理,一目了然地发现哪些业务能够赢利,哪些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并立即制订相应的对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管理学御、书、数:领导能力、领导艺术及领导技巧(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