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我们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健全了三级板栗科技服务体系。以县板栗生产办公室为中心,每个乡镇成立了技术推广站和板栗生产协会、加工协会,全县板栗专业科技人员达到180人,吸纳会员近5000人。通过举办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和板栗食品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利用成人文化学校、农校等多种载体,先后举办了板栗生产经营培训班480多期,培训栗农近15万人次;组织编印《板栗科技》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印发25万册,免费发送到基层干部和栗农手中。通过科技辐射,全县95%以上的栗农都掌握了从育苗、栽培、嫁接到储藏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秋施肥,冬修剪,春嫁接,夏喷硼,一年四季防病虫”成为广大栗农的自觉行动,科技对板栗产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三、坚持市场运作,推进产业化进程
发展板栗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占领市场份额,保持竞争优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保证我县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把产业化的文章做足。通过狠抓板栗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企业,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功能化专业市场,从而做到以规模求突破,以龙头促发展,以市场增效益。
一是培植龙头企业。通过以县板栗食品厂为基础,联合全县181家加工企业,组建了罗田县板栗食品集团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山东绿润集团、辽宁君澳食品公司、天津新中大贸易公司等知名企业,成立了罗田绿润食品有限公司、君澳食品开发公司、栗之都现代食品开发公司等三家大型板栗食品加工企业。全县板栗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其中,罗田绿润公司一期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二期改造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南地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
二是狠抓产品开发。近年来,我县加大了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开发领域也由板栗食品加工扩展到栗苞壳等副产品的加工,先后研究开发了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板栗酱、甘露煮、速冻肉、栗羊羹、板栗蜜饯、板栗粉、栗心巧克力、栗蘑、栗壳栲胶、栗苞固型炭等十多个新产品。
三是做大专业市场。定期举办国际板栗食品交易会,扩大罗田板栗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罗田板栗精品名牌。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县建成了大别山板栗市场交易中心和12个乡镇专业市场,使我县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板栗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同时通过网络发布罗田板栗信息,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大都市设立销售窗口,使得我县板栗产品广销各个省市区,出口欧美、日本、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板栗出口创汇达到500万美元。
四是优化市场环境。县委、县政府把服务板栗产业发展作为考核县直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县直各部门也把支持服务板栗产业作为当尽之责。林业、科技、科协等部门大力提供技术服务,财政、计划、金融、扶贫等部门大力提供资金支持,宣传、供销、外贸、商业等部门大力提供信息和市场服务,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大力提供市场管理服务,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服务板栗发展的大合唱。同时,做到政府抓服务而不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通过交易会、展销会、订货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用市场手段指导板栗生产和经营活动。
四、展望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罗田打造板栗经济强县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特色建基地,依托龙头活产业,依托科技提品质,依托市场增效益。为进一步把罗田的板栗产业做大做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今后五年板栗发展的“三个一”目标:即到2008年,全县板栗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过1亿斤、系列产值过10亿元,构筑起经营机制比较完善、利益联结关系比较稳固的板栗产业链,把罗田建成名副其实的全国板栗生产大县、加工大县、贸易大县和经济强县。
一是坚定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速度。罗田板栗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抢占市场制高点。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板栗生产大户、城镇工商户、外来投资者及其他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板栗产业建设,依法保护经营者的收益。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落实板栗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促进土地向板栗基地的合法流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申报材料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板栗经济强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