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简化就医补助流程,全面落实即时补助措施
各级卫生部门针对参合农民反映突出的就医补助不便,转诊手续烦琐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试点方案,健全补助服务体系,开展定点医院直补,落实即时补助措施,尽可能方便参合农民。一是采用外建定点医院代为补助、开展远程补助服务等措施解决外出务工农民就医补助不便的问题,伊川、汝阳两县分别在北京、广州外建了新农合定点医院。二是建立了市内各级定点医院直补制度,落实了即时补助措施,使参合农民在全市各级定点医院出院当日即能享受到补助服务。三是完善了新农合就医转诊制度,推行了县(市)区内一证通就医制度、邻近乡镇就近择医备案制度、急危重症就近就医备案制度、疑难重症直接转诊制度,并在城市区开展了自主择医试点。四是在新增试点县区组建了8个新农合补助服务中心、92个乡镇补助服务站和75个县区级定点医院补助窗口,形成了遍及全市各个乡镇和定点医院的新农合补助服务体系。嵩县还建立了乡村医保员制度,通过加强培训,使其不仅成为了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员,而且还是住院补助的服务员,为群众就医补偿提供全程服务。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民参合热情进一步高涨,参合率显著提高。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的积极工作,新农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2008年全市参合农民460.5万人,比上年多32万人,参合率达97.4%,高出上年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参合率近5个百分点,其中有10个县(市)区的参合率均达到95%以上,伊川、嵩县的参合率更是达到了99.7%以上。全市共筹集资金4.144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684亿元,资助特困人口参合资金185.5万元。
(二)改变了农民的就医意识和健康意识。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一些农民过去觉得可看可不看的病现在看了,过去不想或者放弃治疗的现在敢住院治疗了,改变了广大农民的就医观念,不再“小病拖、大病扛”。
(三)广大农民看病更加方便,就医需求得到明显释放,医院人满为患,医患关系显著改善。在对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每个医院都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医院的走廊上都摆上了病床,医护人员都在忙碌的工作,精心照顾每一位患者,医患矛盾明显减少。据嵩县卫生部门统计,2006年度的住院率为2.71%,2007年度的住院率为4.66%,提高了1.95个百分点;2006年的住院人次为13053人次,2007年为22544人次,增长1.73倍。
(四)监管到位,制度运行平稳。一是通过定期稽查和审计、大额补助公示等制度,加强对基金的监管,确保了基金的安全。2007年,市县两级管理部门共开展专项检查116次,查处6起较大违规案件,追回违规补助资金15.6万余元,并对13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分;对新安、宜阳等4个老试点县开展了专项审计,及时纠正了一些违规补助情况,有力的维护了补助政策的严肃性和参合农民的权益。二是通过定期考核和落实一日清单制加强了对定点医院的监管,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了定点医院的价格管理和收费行为,杜绝了串换药品、变通诊疗服务项目等现象,维护了参合农民利益,保证了基金安全。目前,全市261家定点医院全部落实了患者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
(五)村卫生所建设稳步推进,条件初步改善,村医水平有所提高,为广大农民就近就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通过市政府及卫生、财政部门积极争取省建设资金,在各县(市)区的积极努力下,截至2007年年底,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905所,占全市行政村的30.3%;投入资金159.32万元,培训乡村医生9550人次。伊川县还为755名村医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合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全面。在以往的宣传中,只注重对新农合医疗制度优越性的宣传,使部分农民产生了自利受惠心理,忽视了其互助共济性质的宣传。同时,对住院登记、报销程序、新农合药物目录等宣传不够全面,给群众办理补偿手续时带来不便,产生埋怨情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